本文作者:adminddos

瑞博生物收到证监会反馈:需说明经营范围是否涉及负面清单、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合理性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adminddos 2025-07-14 18:59:17 3 抢沙发
瑞博生物收到证监会反馈:需说明经营范围是否涉及负面清单、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合理性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摘要: ...

  近日,瑞博生物收到证监会关于本次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具体反馈如下:

  一、需补充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领域。

  二、需补充说明最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该等入股价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三、需补充说明国有股东履行国有股标识等国资管理程序进展情况。

  四、需补充说明已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合规性,包括具体人员构成及任职情况,参与人员与发行人其他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价格公允性、协议约定情况、履行决策程序情况、规范运行情况,并就其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

  五、需补充说明本次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

  六、需补充说明前期A股上市辅导备案及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具体情况及终止原因,是否计划继续推进A股上市及具体安排,是否存在对本次发行上市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

  近期,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港股IPO上市,这一举动再度引发了市场对这家专注于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的关注。在小核酸药物领域,瑞博生物虽有着一定的技术积累与研发管线布局,但赴港上市之路并非坦途,其在公司经营、财务状况以及高管团队等方面,均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公司经营:商业化困境与管线进展难题

  (一)商业化进程缓慢

  瑞博生物成立于2007年,至今已有18年时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公司至今尚未有一款产品实现商业化。这意味着在长达18年的经营历程中,公司虽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但始终未能从产品销售中获取直接收入,只能依赖授权及合作安排收入。2023-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4万元和1.43亿元,其中2024年的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源于与勃林格殷格翰等企业的合作。若合作项目进展不畅,公司的收入将面临极大不确定性。

  (二)研发管线进展滞后

  与2020年拟于A股上市时相比,瑞博生物的研发管线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前研发进展较快的产品,如RBD1007,从2020年到2024年一直处于3期临床,没有显著进展;而2020年处于2期临床的RBD4988、RBD1006等产品在新版招股书中已不见踪影,或已研发失败。目前进展较快的RBD4059、RBD5044等产品虽处于临床阶段,但从全球竞争视角看,研发进度已落后于竞品。例如,RBD4059目前处于II期临床,而诺华的同类产品已进入III期;在降血脂赛道,Ionis的APOC3靶向药物早已上市,瑞博生物的RBD5044尚未公布临床数据。这不仅影响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对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期造成了冲击。

  二、财务状况:亏损严重与资金链压力

  (一)持续巨额亏损

  报告期内,瑞博生物分别亏损43729.6万元和28149.2万元,累计亏损高达7.18亿元。从成立至今,公司累计亏损金额更是达到15.22亿元。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高昂的研发开支,2023-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31576.3万元和28037万元,占年内利润绝对值的比例极高。持续的亏损使得公司的净资产状况恶化,截至2024年末,公司净资产为-1.11亿元,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二)资金链紧张

  从资产负债结构来看,截至2023年末、2024年末,瑞博生物的流动资产分别为30947.5万元、26929.3万元,流动负债分别为32785.1万元、41430.6万元,流动资产始终低于流动负债。其现金及银行结余分别为21235.3万元、18362.4万元,而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分别为21728.4万元、22661.2万元,现金储备无法覆盖借款需求。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8753.6万元、-6071.9万元,经营性现金始终净流出。以目前1.84亿元的货币资金计算,在面对持续的研发投入、债务偿还等刚性支出时,公司资金链支撑周期极为有限。

  三、高管团队:薪酬争议与战略执行考验

  (一)高管薪酬过高引发争议

  尽管瑞博生物目前尚未有产品商业化,且估值出现波动下降,但公司高管薪酬却处于较高水平。例如,2023年甘黎明薪酬高达1317万元,2024年虽有所下降但仍有972万元;梁子才、张鸿雁在2023-2024年也分别获得较高薪酬。在公司经营业绩不佳、财务状况紧张的情况下,如此高的高管薪酬引发了市场的质疑,这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及成本控制能力的信心。

  (二)战略执行能力待验证

  瑞博生物的高管团队虽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如梁子才在siRNA靶向递送等方面有研究成果,甘黎明在阿斯利康担任过重要职务等。然而,从公司过往的经营结果看,其战略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公司在研发管线推进、商业化布局等方面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如何在后续带领公司突破当前困境,成功实现产品商业化、改善财务状况,对高管团队的战略执行能力提出了巨大考验。

  瑞博生物赴港上市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公司在经营、财务及高管团队层面的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将极大地影响其上市后的表现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其小核酸药物研发潜力的同时,也需谨慎评估这些潜在风险。

声明:本文由AI大模型生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