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里的“隐形杀手”
炎炎夏日,带孩子去游泳是许多家庭的消暑首选。不过,游泳池看似清澈的水面下,可能隐藏着一种“隐形杀手”——感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游泳后眼睛发红、有很多分泌物,这很可能就是感染性结膜炎的症状。那么,感染性结膜炎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在游泳后高发?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感染性结膜炎?
感染性结膜炎是结膜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炎症,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发红、异物感、眼痒、分泌物多、甚至眼睑肿胀等,均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泳池为何会成为“红眼病”的温床?
泳池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场所,但同时也是细菌和病毒容易传播的地方,主要原因有:
1
水中容易藏病菌
泳池里的水如果消毒不彻底,就会让细菌和病毒有机会存活下来;有人患上感染性结膜炎后下水,病菌就可能污染水体。
2
人多容易交叉感染
夏天游泳的人多,大家都泡在同一池水里,如果有一个人生病,病菌很容易在水中传播开来,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弱
很多孩子玩水时喜欢用手揉眼睛,或者不小心让泳池水进到眼睛里,这样病菌更容易趁机进入眼睛,引发“红眼病”。
4
湿润环境利于病菌繁殖
泳池环境温暖湿润,非常适合细菌和病毒生长。如果管理不严格,病菌就会大量繁殖。

如何避免孩子游泳后
患感染性结膜炎?
1
选择正规泳池
选择合格的、定期检测水质的游泳池;避开人流高峰时段。
2
佩戴防护泳镜
泳镜可以隔绝大部分水中病菌进入眼睛。
3
游泳后及时清洗
游泳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眼睛和面部;可滴入人工泪液帮忙冲洗异物。
4
不揉眼、不共用毛巾
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揉眼,尤其是在泳池里;不要和别人共用毛巾、泳镜等物品。
5
游泳时不戴隐形眼镜
游泳时佩戴隐形眼镜容易附着病菌,增加感染风险。
6
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如发现孩子眼睛发红、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防止扩散。
预防口诀
泳池卫生要留心,泳镜毛巾勿混用;
游后清洗莫大意,红眼发痒快就医。

炎夏游泳虽好,安全健康最重要。家长们多留心,帮助孩子远离感染性结膜炎这个“隐形杀手”,让孩子们畅快玩水,健康一“夏”!
原标题:《警惕泳池里的“隐形杀手”:如何避免孩子游泳后感染性结膜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