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批量逆袭
2025年4月7日,一群心口中窝着火的权益基金经理们,遭逢到了A股指数直坠3040点的突然一刻。
此前因为突然的关税变化,整个市场陷入了一片恐慌:不少宏观策略分析师大声疾呼“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同期,遥遥领先的指数们也似乎突然走到了岌岌可危之时。
在留与走,买与卖的关键抉择之中,已在调整行情中挣扎了四年多的明星基金经理们,终于等到了展现投资理念和选股能力的“关键时刻”。
这也成为过去几个季度中的最为经典的一幕:
一群奋发的基金经理在这轮天雷勾动地火的大涨大跌后,造就了本季度股市最大的意料之外——明星基金的业绩批量逆袭。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未来还能重复么?
回看二季报,或许我们能以另一种“视角”重温此次业绩“逆袭”的故事。
谢治宇:“大白”重回行业前列
谢治宇应该好久没那么“扬眉吐气”了。
刚刚过去的二季度里,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单季度就上涨了4.26%,累计上半年(1月1日到6月30日),兴全合宜净值上涨了15.85%,在所有百亿以上的A股主动权益基金里,这是排名最前列的半年成绩(下图)。

谢治宇的业绩逆袭,或许也意味着其投资体系和方法论的再次进步。历史上,谢治宇以均衡的配置逻辑和坚韧不拔的持有风格闻名行业。但这一轮业绩崛起之时,他的重仓股基本上已经更换成了更有前途的科技和医药领域的成长型公司。
从本季度的合宜持仓看,他在百亿规模的产品中,果断增持创新药股信达生物、(H股、A股)等,斩获颇多。
这两只股票的港股涨幅分别达到68.24%和43.33%(今年二季度),在合宜的重仓股中名列前茅。且在今年三季度内,突破性的涨幅还在继续。

除了创新药外,谢治宇二季度末的重仓股还包括了小米集团、、金蝶国际、阿里巴巴等。或许,在平衡成长和估值之间,他们可能有了新的体悟。
谢治宇的逆袭,同时也标志着兴全旗下股基业绩的批量复苏,考虑兴证全球内部历来有很好的“交流”氛围,从年初至今(截至7月22日),他们麾下产品有批量涨幅不错。

谢治宇在二季报中称,与保险资金青睐久期确定性更强的大盘红利,活跃资金持续在概念间切换炒作相比,创新药、智驾汽车、新消费等更具现实业绩支撑的产业性机会更适合以机构为主的价值投资者参与,且这部分机会港股市场的表现要优于A股市场。
敢于在正处上升周期中的新兴领域里投入投研资源,并勇敢地把握结构性机会,这或许是兴证全球对于主动权益投资“破局”的一个心得。
张韡:“新百亿基金经理”低调诞生
“韡”字的意思是盛大光华。张韡今年的业绩“配”得上她的名字。
根据WIND的统计,在全部主动基金中,张韡管理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成为年内第一个翻倍的主动权益基金,截至7月22日,年内涨幅已经超过136%。
而同时,她目前的基金管理规模也超过167亿,成为了年内最新的百亿基金经理。
“横空出世”的张韡其实行业里也“积淀”了很久,她研究生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专业,专注肿瘤学研究,期间参与了与美国最大的肿瘤治疗中心之一的联合医学项目。回国后,她曾任医药助理研究员,汇添富基金医药研究员、高级医药研究员及医药行业研究组组长。2021年3月25日开始出任基金经理。
张韡今年格外突出的业绩主要是在于她超前配置了一批港股创新药股。从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的基金季报就可以发现,她在年中配置的是个重仓股中,只有一只区间是负收益,其余九只都是正收益,其中的涨幅超过129%。
另外,她在上一季就配置的信达生物、诺诚健华、康芳生物、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都有可观的涨幅。
如果说其他基金还需要在二季度内积极调仓的话,张韡的基金作为港股医药“原住民”,全面享受了净值的上升。

张韡在二季报中表示,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也会开始体现长期成长空间。她将坚守投资主线、沿着以下方向布局:
1)创新药:产品有全球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 pharma 和 biotech; 2)进口替代率低,壁垒高的优秀设备耗材龙头。
在医药这个必须深耕“翻石头”的领域里,专业和勤奋的选股者,总会有这不一般的收获机会。
杜猛:猛哥跳出了“舒适圈”
摩根基金的副总经理杜猛,历来是科技投资的“猛人”,视野超前、仓位重、出手果断,业内皆称“猛哥”。
但这一次,杜猛跃出了以往的“科技舒适圈”,投入了制造业、医药股和金融股的怀抱。这令他的业绩纪录从去年延续到了今年,杜猛管理的基金中,有两只年内涨幅超过30%(截至7月22日)。
二季报显示,他管理的摩根沃享远见在2季度内积极布局了、三生制药、小米集团等个股,并减持了等。整个仓位调整可圈可点。

尤其是三生制药这只医药股,在二季度内大涨了近100%,三季度刚过20天又大涨了22%,一个医药股涨出了英伟达的风范来。
此前,杜猛在2024年3、4季度已经展现出“破圈”意识。当时他管理时间最长摩根新兴动力重仓了,布局比部分医药基金经理还要早,赚的也很可观。
在最新的基金二季报内,杜猛预计:港股的表现目前看领先A股,这是因为港股市场更直接面对全球的配置资金,这个局面有望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不过,A股的机会虽迟必到。
他还表示,在行业上依然关注AI所带来的变革性机会,不仅仅是算力,机会也会逐步出现在AI落地的智能驾驶、、智能终端等众多领域。此外,在工程机械、化工、动力电池、创新药、消费中的若干品类等行业,他也看到了许多机会。
这和他管理的基金的重仓股名单,暗暗的对应着。
杨锐文:从“盐碱地”耕到“高产田”
在上一轮牛市的明星基金经理中,杨锐文应该是“命最硬”的之一。
当其他基金经理在2021年后,不断承受着产品回撤、排名下降、社会评价崩塌的考验时,杨锐文稳稳而又渐渐地把自己的管理规模保持在230亿以上(历史高峰400多亿)。
同时,作为景顺团队的“领军人物”,杨锐文依然在行业上涨潮头“浪奔浪流”,在市场内冲进杀出,且保持着不错的投资状态。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杨锐文有2只在管基金年内涨幅超过20%,相比上证指数超额收益超额13个百分点以上,相比超额15个百分点以上。
杨锐文的当年,是以“盐碱地里种庄稼”的投资理念闻名于市场的。在市场估值的高峰期,他勇于在一些不怎么“完美”的品种中寻找机会,也“避过”了一些高估值龙头股的大幅回撤。
但现在,杨锐文的布局已有明显不同。
以他管理的景顺长城创新成长基金二季报为例,、退出十大重仓股,、新入十大重仓股(下图)。
从基本面看,华工科技是老牌的科技类智造企业,如今从事的业务涉及到算力中心的建设,刚发布了40%以上的半年业绩预增公告。
另外,杨锐文的布局中,还有不少业内关注度不大的个股,比如芯片领域的,涂料领域的、医疗领域的弈瑞科技、,多数是业绩已经企稳反升或有潜力的公司。

杨锐文2季报中还表示,区别于过往的泛化论述,当前研究重点聚焦于新能源反内卷中的结构性机遇——这既是在行业拐点前夜的前瞻布局,更是对“劣质产能出清+优质技术溢价”产业逻辑的深度践行。
文风依然“聱牙”,但含义却不平庸。在新的投资时代,杨锐文显然有了不小的投资进化。
焦巍:从“南宋派”到“弄潮儿”
银华麾下知名基金经理焦巍,历史上是以投资高质量上市公司闻名的。这大概也因为,他的投资标准和范围格外严格,所以,他一度享有“南宋派”基金经理的别称。
但在2025年,曾经长期聚焦“茅指数”股的焦巍,终于“心潮澎湃”、“玩出界”了。
在最新的季报里,焦巍的重仓股不仅一只白酒股都不剩,而且积极布局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和毛戈平。
如果不看名字,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位90后年轻基金经理的持仓。
在新的布局哲学的推动下,焦巍本年度业绩也在“逆袭”,截至7月22日,他管理的银华富利精选基金,年内涨幅超过16.8%。

具体来说,焦巍的银华富利在二季报中展示出了他自己的布局哲学。他的投资大概可以分成 新消费(心智消费)、黄金类、创新药和可选消费龙头四大类。
以新消费为例,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和毛戈平都是焦巍的重仓公司。另外,焦巍的黄金股也从一只铺开到3只,新加仓的是周大福和。
创新药类,焦巍组合里有港股三生制药,同时还有一只内地上市的,后者是一家专注于单抗、双抗、多抗及多功能重组蛋白等新技术研究的创新药公司,也是三生制药的控股子公司,这两只公司的季度涨幅都接近100%。
焦巍在季报中谈到了,作为老消费基金经理,理应积极应对新消费时代的到来。
他还提及,中长期看好黄金零售板块。从消费品投资的角度,他希望找到的产业是行业价格长期向上,龙头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且有品牌溢价和定价能力,由此我们在众多新老消费品行业中找到了黄金零售板块。
对于创新药,焦巍表示,支撑这轮创新药投资行情的主要触发因素是由三大中长期逻辑共同决定的:一是港股可能进入到流动性驱动的牛市阶段;二是国内医药政策对于创新药产业的全力支持;第三是多个数十亿美金的创新药海外授权,证明了中国创新药开始进入到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优质创新药资产得到全球范围认可的估值重塑阶段。
看到不?
焦巍确实在每一个重仓方向上,都有自己的思考。
而这种迭代、思考也发生在不少的主动基金经理身上,并作用于他们的业绩,这或许是这一轮基金业绩逆袭真正关键的“启示”。对于仍未企及完全有效市场的A股而言,坚韧、勤奋、积极迭代的主动投资者,依然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和规模余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