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消失的信用卡分中心

adminddos 2025-07-22 21:32:35 2
消失的信用卡分中心摘要: ...

  来源:北京商报

  银行信用卡领域“精简”动作持续加码,7月2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25年开年至今已有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接连裁撤背后是行业从增量时代迈入存量竞争阶段的必然结果,市场趋于饱和,拓展客户成本不断攀升,而裁撤信用卡分中心能够减少相关开支、缓解利润压力。与此同时,行业正朝着数字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精耕存量、零售融合成为趋势,信用卡业务也需融入综合金融服务生态之中。

  40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场”

  信用卡分中心裁撤动作频频,7月2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开年至今已有4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

  从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信息来看(统计以公布时间为准),在此次信用卡分中心裁撤中动作较大,仅在4月,就有济南分中心、沈阳分中心、绍兴分中心、湖州分中心等逾10家分中心停止营业。此外,还包括珠海、长春、鞍山、南宁、运城、海口、重庆、北京、保定、唐山、嘉兴、杭州、金华、济南、哈尔滨、信阳、洛阳、呼和浩特、宜昌、青岛等多地的分中心均已终止营业。

  除交通银行外,、广发银行旗下部分信用卡分中心也在年内获批终止营业。其中,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南分中心、华中分中心、东北分中心、华北分中心分别于今年7月21日、3月27日、3月17日、3月7日终止营业;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则关停了昌吉分中心、牡丹江分中心。

  总体计算,交通银行终止营业的信用卡分中心数量为34家,民生银行为4家,广发银行为2家,三家银行今年以来终止营业的信用卡分中心总数达到40家。

  银行信用卡分中心加速“退场”,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信用卡中心与分行的信用卡相关业务存在部分重合,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将信用卡分中心划归分行管理,是对信用卡事业部制的优化升级。

  一位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信用卡行业从快速增长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经营时代。在此背景下,各家银行均结合本行经营情况,探索信用卡业务布局,通过资源投入区域结构和方式的优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更好地聚焦高质量经营,这也符合监管提升机构经营质效的工作要求。同业多家银行也采取了类似举措,核心目的都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客户。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在信用卡资产质量承压、盈利能力不足以及互联网信用支付类产品愈发深入使用的大环境之下,信用卡确实会面临来自“内忧外患”的挑战,信用卡分中心的裁撤调整主要是通过组织架构变革以顺应信用卡自内而外的转型趋势,旨在促使信用卡走出当下发展瓶颈。

  发挥总部集约式经营能力

  信用卡分中心的裁撤是在存量竞争压力之下业务优化的必由之路。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21亿张,这也是自2022年三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达到8.07亿张以来,信用卡数量连续第十个季度环比出现负增长。

  当市场趋于饱和,大规模拓户成本更高,裁撤信用卡分中心可减少相关开支,缓解利润压力。一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信用卡分中心作为线下运营的重要节点,日常运营涉及场地租赁、人员薪酬、设备维护等多项固定开支,尤其在业务覆盖重叠或市场潜力有限的区域,近年来,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这些成本的投入难以转化为相应的业绩增长。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裁撤低效分中心,银行能够直接削减冗余的固定成本,将资源集中投向数字化营销、精准获客等更高效的领域。

  由于信用卡业务具有集约化经营的特点,客户服务需求的满足大多采取总部为主、总分协同的模式。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信用卡分中心业务整合后,一方面,卡中心总部会依托智能化技术,满足客户“千人千面”的服务需求,发挥总部集约式经营能力,并通过App、自媒体服务矩阵、私域客服及传统客服热线等多渠道触达和服务客户;另一方面,对于需要提供线下服务的情况和场景,通过属地分行服务客户,深入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

  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信用卡市场已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竞争阶段,行业正从粗犷发展向精耕细作转变。这种调整将使行业集中度提高,资源向优势银行集中,推动银行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与风险管控,同时促使银行围绕客户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提升用户体验。

  王蓬博认为,可通过总行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为属地分行划定业务边界,同时给予分行一定自主决策权,使其能根据当地市场特点灵活调整营销策略。规模较大、分支机构多的银行更适合属地化经营转型,便于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可采用集中化运营模式,集中资源打造特色信用卡产品,深耕本地市场,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信用卡行业进入新周期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信用卡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的双重作用下,行业已然迈入新的发展周期。

  “当前,信用卡行业整体进入新周期,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是行业深度调整的必然表现,也为全行业提供了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上述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规模不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通过精细化运营优化资产质量、调整战略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提质增效。下一步,将在业务布局上推进“分分融合”的调优调整,强化信用卡中心与属地分行的协同效能,通过集约化经营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既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又确保客户需求的精准响应。

  除属地化经营外,王蓬博预测,未来3—5年信用卡业务还可能向数字化、生态化方向发展,通过金融科技实现精准营销和风险管控,同时整合信用卡与财富管理、贷款等业务,打造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生态。

  对于信用卡业务经营策略的转变,苏筱芮强调,目前看,多家银行机构将信用卡业务纳入属地客户综合金融业务板块已成趋势,也正在推动从狠抓发卡获客到精耕存量的经营策略转变,从关注数量到更看重质量,以价值贡献为锚来重塑信用卡的业务逻辑。未来,零售融合发展的思路将更加普及,将储蓄、理财、贷款、信用卡等业务进行融合串联,有助于提升银行高端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质量,使得高端客户留存更具效率,从而为信用卡机构带来更多盈利贡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