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多地公布2025年本科普通批投档线:哪些专业更抢手,哪些可捡漏?

adminddos 2025-07-22 15:20:58 2
多地公布2025年本科普通批投档线:哪些专业更抢手,哪些可捡漏?摘要: ...

2025年全国高考录取工作正在推进中,江苏、广东、上海、山东等多地已先后公布了本科批投档线情况。

尽管投档结果不等同于最终录取结果,但它依然为我们观察当下考生的选择倾向提供了参考,例如近期被讨论的上海海关学院在江苏提前批次投档的最低分数线较高,甚至力压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985”名校。

而在多地公布的本科批投档线中,浙江、山东两省的情况值得仔细分析。相比其他省份仅公布院校或专业组的整体投档分数线,他们的投档分数线细分到了各个专业,这有助于我们直观了解今年哪些专业热门、又有哪些专业遇冷。

澎湃美数课此前曾报道过,清华、北大等多所知名大学宣布增加今年本科的招生名额,因此这轮名校投档的最低位次也整体出现了下移。我们以此为基准,计算了“双一流”高校各专业的投档位次变化。

工科报考热度上升,临床医学填报遇冷

今年本科投档线中,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受“新工科”概念的影响,“双一流”高校在浙江招收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理科专业在扩招的情况下,投档线依然在上升。比如宁波大学的机械类专业,尽管招生名额从44人增加到了52人,但投档位次从38888名上升到了37009,上涨近1900名。

在“双一流”高校之外,这种局面也依然存在。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今年在浙江的招生人数从去年的65人增加到了68人,但投档位次从去年的28947名上升到了27814名,提升了1000多名。

而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专业,受开设高校增多、招生规模扩张以及前几年已受高分考生追捧的影响,在浙江的投档分数线也并没有太突出的上涨。山东的情况也类似,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人工智能(拔尖英才试点班)专业,在山东去年的招生数是1人,今年为2人,投档最低位次也从全省第129名下调到了227名。

此消彼长,文科专业整体呈现“疲态”。包括语言类、经管类在内的多个文科专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生规模、投档线双降的情况。

另外,今年浙江临床医学类专业的投档分数线整体也出现了下滑。

“双一流”高校中,2025年的投档最低位次相较2024年整体下滑了661名,这一降幅仅次于土木工程类专业。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专业,今年的招生数与去年保持一致,但投档位次下降了300多名。

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山东、广东等省份。例如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去年在山东的投档位次是1788名,今年则下滑了近千位,到了2647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今年在广东的投档位次是1809名,2024年则是1177名。

名校扩招后,投档线略有下降

同样受今年临床医学专业遇冷的影响,清华大学在浙江的投档线波动较大,相较去年的全省第59名投档清华的临床医学类专业,今年该专业的投档线下降到了第256名。

此外,扩招也导致清华其他专业在浙江的投档线下移。2024年,清华的理科试验班类专业在浙江招生22人,今年则扩招到了29人,相应的,投档位次也从去年的707分全省第35名下移到了697分全省第155名。

除清华外,北大、同济、浙大等在浙江扩招的高校,其投档线也有不同程度的下移,今年在浙江的投档线也有不同程度的下移。只是不同高校在各省份的名额分配有所差异。例如同样今年本科扩招150人的清北,前者在浙江扩招了7人,后者在浙江扩招了2人。

不过,根据澎湃美数课的梳理,除了浙江是上海交大反超清华,在已公布各高校具体投档线的省份中,清北依然牢牢占据TOP2。

但如果将榜单范围扩大到前十,不同地方的名单就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差异。

例如浙江大学今年十分受广东考生的追捧,物理类从去年排行第11名,一跃为第5名,而在山东,浙大今年连前十都挤不进。

这种差异的背后,一方面受到高校招生的专业和人数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考生越来越看重所读专业的出路前景。例如四川大学今年在山东的各专业投档线,最高的是第916名(口腔医学),而低的已经超过了1万5千名(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绿色城市与智慧建造方向的工科试验班——智慧建造常被大家问及与传统土木工程的区别)。

除了TOP 10高校,在今年已公布的投档线省份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类、师范类、财经类知名高校的后退。例如在广东的物理类考生中,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最低排位比2024年后退了5330名、北京外国语大学下移了3848名、华东师范大学下跌了1176名、中央财经大学下降了1441名。

不过,高考志愿的分数线,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尤其是省外高校的非热门专业,离学子越远的“双一流”高校,投档线波动的幅度可能就越大。

以浙江今年的投档线为例,“双一流”高校里波动幅度动辄5万名上下的,大多集中在青海大学、西藏大学等中西部高校,而专业也主要是生态学、工商管理这些冷门或就业前景较差的专业。

虽然澎湃美数课曾在分析了2004年到2023年的高考数据后发现,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低分高就”这样的靠填志愿“捡漏”上名校的整体概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如今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比起一定要上名校,如今考生对选好专业的执着度,可能比以前要高很多。

在今年的本科提前批中,仅北京大学一所学校,就在湖北、内蒙古、陕西等多个省份出现没招满的情况,而这些出现“空档”的专业包括印地语、朝鲜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省份的名校投档排名在近几年出现了剧烈洗牌:在现在的考生和家长眼中,专业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超过名校的光环。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