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22日讯(编辑 杨斌)时隔近1年半,专门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再度发行。
今日,“2025年吉林省政府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一期)-2025年吉林省政府专项债券(九期)”(简称“25吉林19”)完成招标,从最新结果来看,票面利率1.76%。“25吉林19”资金用途上,专门用于筹建省级农商行。
作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小银行专项债的额度已所剩不多。业内认为,短期内新增中小银行专项债限额的可能性不大,在获得注资后,中小银行更应借区域金融改革的机会优化公司治理。
近1年半后中小银行专项债重启,规模260亿元
根据吉林省财政厅公布的政府债券信息披露文件,“25吉林19”是吉林省政府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规模260亿元,期限10年,后5年等额还本。
募资用途显示,本期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用于吉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林农商银行”)资本补充项目。根据吉林农信系统改革工作安排,吉林省拟组建省级农商行并统一法人。本次发行的260亿元专项债券和调整吉林农信辖17家农商行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共计346亿元,由吉林省财政厅划至吉林金控集团,由吉林金控入股吉林农商银行,帮助吉林农商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运营实力,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24年4月以来,支持中小银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首次发行。
2020年7月,为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意愿和能力,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新增专项债额度内安排一定额度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当年财政部就安排了2000亿元的额度,2020年12月,广东省发行了全国首笔中小银行专项债,规模100亿元。
2021年、2022年,财政部相继安排1500亿、2000亿元专项债额度用于支持中小银行发展。《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确认,2020-2022年新增55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支持配合相关地方政府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此后,5500亿元的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没有再增加,而中小银行专项债自2020年起陆续发行,并在2023年迎来发行高峰。去年3月27日,广西省发行60.2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后,此类专项债的发行便陷入沉寂。财联社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最新,5500亿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还剩余267亿元(已计入本次吉林省的发行)。
中小银行专项债新增限额的可能性不大
为化解中小银行风险、执行区域金融改革,2025年以来,省联社改革明显提速,多地的省级农商行正在筹建或已开业。如今年2月,由25家机构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河南农商行正式开业。4月,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先后挂牌。5月,内蒙古农商行挂牌。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已至少有10家省级农商行成立。
中诚信国际的研究指出,近年来在经济承压、利率下行等背景下,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挑战。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部分中小银行逼近监管红线,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需求依然较大但补充渠道相对受限。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28%,而城商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12.96%。
从过往中小银行专项债的发行来看,辽宁、河南、甘肃、内蒙等中西部省份规模较大。业内分析指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银行往往有更强的资质,可以借助“二永债”等多种渠道补充资本。
实践中,中小银行通过专项债补充资本金有间接入股和转股存款协议两种方式。其中,间接入股通过地方金控平台向中小银行注资(如上述吉林省),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转股协议存款先计入其他一级资本,在满足转股条件转股后,计入核心一级资本。
尽管中小银行专项债时隔近一年半重启,但后续额度确实已不多。
平安证券固收首席刘璐的研报此前指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专项债的目的是改善困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带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短期内中央新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专项债限额的可能性不大。
业内人士认为,注资只是推动中小银行健康发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借改革之机优化公司治理,包括理顺股权结构,规范股东行为,明确各方责任。
本次“25吉林19”的相关文件还提到,吉林金控入股吉林农商银行后,将依法依规参与吉林农商银行公司治理,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督促该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提升服务质效,严防各类风险,支持其补充资本,进一步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项债券还本付息提供充足保障。
中诚信国际认为,后续在专项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各地或探索支持其他各类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可行性,积极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