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上海一小区外墙维修陷困局:脚手架搭了六年,居民意见难统一

adminddos 2025-08-11 20:02:52 1
上海一小区外墙维修陷困局:脚手架搭了六年,居民意见难统一摘要: ...

2025年8月4日,上海杨浦区,雍景苑小区内搭建了6年的脚手架和防护网。 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图

本来临时过渡的脚手架,没想到一搭就是6年,其间居民们都在底下进进出出。

位于上海杨浦的雍景苑小区自2015年出现外墙空鼓、墙砖脱落以来,多次发生私家车、花盆被掉落物砸中的情况。为防止高空坠物伤人,2019年小区内搭建了脚手架和防护网。

2025年8月上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雍景苑小区看到,小区内大部分楼栋门口仍旧搭建着脚手架,这些楼栋外墙脱落情况也肉眼可见。搭建6年,脚手架除了对一楼的采光和视野造成影响外,本身也早已锈迹斑斑。居民周先生说,“光线昏暗时需要注意磕碰,我现在还会担心脚手架会不会脆断。”

记者采访发现,脚手架迟迟无法拆除的原因,与居民意见不统一、导致外墙修复未能开展有关。大家对维修资金的考量以及维修方式的选择,仍然有不同看法。

11号楼外墙脱落痕迹明显。 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图

居民忧虑:因为搭着脚手架,小区的房价已成“洼地”

雍景苑于2006年建成交房,分为56个门牌号,其中有不少是联排楼栋。因小区外墙采用砂岩板贴砖,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后,砂岩板吸湿,滞留在缝隙里的水汽便引起外墙空鼓甚至脱落。从2015年开始,小区内陆续发生墙砖脱落造成物损的情况。

2019年7月,上观新闻也曾关注过雍景苑外立面方砖掉落问题。报道称,小区物业介绍,当年1月至7月,小区外墙发生各类掉落事件43起,内墙发生掉落事件9起,几年来砸坏车辆13辆。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也是从2019年起,为了暂时消除安全隐患,新江湾城街道联合杨浦区建管委,在雍景苑绿化带范围设置了安全警戒线。在大家必经的楼栋门口,搭建起了铁质脚手架,拦截高空坠物。

自2024年小区居委提出以楼栋为单位,依托本楼维修资金展开分头征询以来,第一栋开始了外墙维修。目前,雍景苑小区已有10个门牌号完成了外墙维修,1个门牌号正在维修,另有3个门牌号通过业主小组会议表决,即将对外墙进行维修。

54号、56号、58号关于外墙维修的公告,即将对外墙进行维修。 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图

剩下40多个楼栋,外墙损坏情况如何?推进修复存在什么顾虑和难点?

居住在独栋13号楼的周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楼组长不久前征询过居民维修意愿,他正在等待楼组长拿出具体的维修方案,“肯定是要修的。脚手架搭着除了影响外观,墙砖脱落的安全隐患始终是要排除的。而且就因为搭着脚手架,小区的房价已经成了周边的‘洼地’。如果维修基金能覆盖,越快修掉越好。”

而另一位居住在联排楼栋的居民则称,他们陷入困局。他告诉记者,其楼内共有24户居民。经初步沟通意向,楼里大部分居民都愿意维修房屋外墙。但受制于7号、9号、11号三幢联排,如若需要维修则必须征求3个楼号的居民意见。“11号和7号东西两面的外墙坏得严重,但9号楼夹在中间,基本没有墙砖脱落的情况。初步征询意向时,就因为3个楼号愿意维修的居民比例不达标,一直卡着。”

“为什么要出自己的维修基金修别人的部分?”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居民向记者表示,由于每栋楼都有各自的维修基金,损坏不严重的楼栋居民会存在这样的想法。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民们自己需要统一意见

采访过程中,居民们普遍表达了想要维修的意愿,但除了对维修资金的考量外,以什么工艺修、修成什么样,都是居民们无法统一意见的重要原因。

雍景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路向记者解释,要拆除脚手架,必须先把外墙维修完毕。但商品房小区在过保后,需要依靠小区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才能启动维修项目。经前期考察了解,常规的维修方法共有湿挂法、注筋法、涂真石漆3种供居民选择。

已有楼栋完成外墙维修拆除了脚手架。 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图

目前,已完成外墙维修的10个门牌号都选择了湿挂法。除了这10个门牌号,小区内未进行维修的楼栋都搭建着脚手架。“以已完成维修的4号、6号连体楼栋为例,施工内容还包括了铁架涂漆、漏水处理等,总计花费不到30万元。而像注筋法、涂真石漆这样的整体翻新,每个楼栋要七八十万元。”林路告诉记者。

湿挂法是在已掉落的墙砖位置抹上水泥,再把新的砖贴上去。注筋法则需要把外墙全部拆除,再通过打筋的方式将新墙砖贴上固定。涂真石漆也需要将现有外墙全部拆除再涂漆。林路告诉记者,后两种工艺美观且相对整修彻底,但以小区现有的维修资金,无法完全覆盖这两种工艺的费用。

记者了解到,在愿意维修的居民中,有人觉得以“打补丁”式的湿挂法维修外墙即可,这种工艺的好处在于以最小的成本快速解决问题。但采用湿挂法,施工队只能保证“五年免费检测两次,发生脱落情况,进行及时修补”。也有居民认为,“我既然都要花钱修了,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凑合的方式,五年之后说不定又发生相同的问题”。

除了施工方案居民们无法达成一致外,另有部分居民反映无人牵头征询意见,“虽然脚手架搭着不实际影响我的生活,但我是想修的。只不过从来没人问过我的意见,(维修的事)好像在我们楼里就搁置了。”

林路告诉记者,上一届业委会辞职解散,部分原因就与维修工作难以推进有关。对于那些仍未进行外墙维修的楼栋,林路坦言,“关键是居民们自己需要统一意见。我们只能起到搭建平台的作用,让居民、业委、装修公司等相关方形成满意的施工方案,才能推进维修事宜。”目前,新一届业委会已经成立,后续将根据业委会职责,推进外墙的维修工作。

据媒体此前报道,已完成维修的楼栋,新江湾城街道前期搭建了沟通平台,召集区建管委、区房管局以及居委、物业、党员骨干、业主代表等共商共议,从维修政策、施工工艺、资金筹集、项目程序等方面进行沟通。同时邀请小区业主中建筑、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居民维修自治小组,为修缮方案提供专业支撑。针对维修资金,居委会让各楼栋依托本楼维修资金展开分头征询。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