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相夫教子姻缘:在线测算事业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创业直播间,憧憬“起飞”的素人主播|镜相

adminddos 2025-08-07 17:53:46 1
相夫教子姻缘:在线测算事业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创业直播间,憧憬“起飞”的素人主播|镜相摘要: ...

本文由镜相 X 华东师大传播学院合作出品,入选高校激励项目“小行星计划”。如需转载,请至“湃客工坊”微信后台联系。

作者|杨奕君

指导教师|李海波

编辑|吴筱慧

直播间里的“创业主播”

晚上11点,儿子终于入睡,小米在客厅的茶几上架起了手机。安排好机位,拿来一个碗和一个玉米,浏览了一遍贴在手机支架上的话术,小米点开抖音加号键,开始了她的第10场直播。

她的直播内容,概括来说,就是分享自己如何直播。

“哈喽大家好,我是新人新主播,我叫小米。我来自浙江,是个80后宝妈。我是聊天加带货主播,我来抖音直播是来创业的,不是来玩的。”作为一名创业直播间的新人主播,她习惯使用和前9场一样的自我介绍作为开场。

画面中的她坐在小板凳上,头戴红色螃蟹样式的发箍,玉米和碗放在面前的桌上。在她的身后,立着贴着A4纸的手机支架和补光灯,另一侧的架子上挂有少儿地图。房间里并不明亮,直播间的磨皮效果使得画面有些模糊。

开场白结束,没有停顿,小米开始跟直播间内仅有的4个观众互动。“有没有也来自浙江的?来自浙江的可以在屏幕上扣个1。”没有人回应,右上角的在线人数从4变成了3。但这并不影响小米开始重复讲七大话题:我如何来到抖音直播;我为什么干直播;我怎么学习直播;干直播前后的区别;家人的态度;如何克服恐播;直播踩过的坑。

与娱乐主播不同,这类以分享直播经验为内容的主播,不希望来自己直播间的观众是“刷着玩的”,反而欢迎自己的“同行”。他们将目标观众群体,转头瞄向了与自己同类型小主播,或是同样想来直播挣钱的观众。

为了锁定同类型的观众群体,他们利用平台大数据机制,给自己“打标签”。如果在同类型直播间待得够久,自己直播时,平台也会将直播间更多地推荐给同类型主播。

这些主播和他们的在线观众,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缀有一个开播时间,以便他们行走在各个直播间时,名字就是广告,为自己招揽更多的观众。

每当有人进入直播间,小米都要停下来即刻互动。“欢迎xxx进入我的直播间,你是什么时候开播?直播间的家人们可以把TA抱回家,我有空的话会去看你直播。”“你还在准备中吗?可以直接试试的。”……主播们用“接流量”来称呼这类意在留住新观众的话术。在个位数直播间,互相捧场的主播们,是彼此直播间人气的重要来源。

和小米一样的“创业主播”,遍布在各大直播平台。每个主播都讲着相似的话,做着同样的事——在没几个观众的直播间里,教大家怎么把直播间做到百人、千人的规模。

主播们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直播间人气。顺利的话,通过打标签、接流量等操作,直播间人气应该持续增长。只有直播间在线人数够多,主播们带货的小黄车才会迎来顾客,给主播带来收入。

“三日破,七日破千”

为何要来直播?这是创业直播间的永恒话题。主播们很少避讳自己现实生活的艰难。有主播这样概括:“来做直播的无非四种人。一种是宝妈宝爸,在家带娃赚点生活费的;一种是给人打工,工资少的;一种是做实体的小老板;还有一种是负债,生活压力比较大的。总而言之,就是缺钱。”

来自山东的传香属于第一类:宝妈,也是创业主播中人数最多的一类。作为一名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家庭妇女,在做直播之前,她补贴家用的方式,是做手工活,一天只能赚几毛钱。直播使用的手机,是丈夫三年前换下来的OPPO。老化的设备导致传香经常暂停直播,处理没有声音、过于卡顿等问题。

一位以农村宝妈形象示人的大主播在直播时这样说道:“自己挣钱了,家庭地位也提升了。现在孩子爸辞职了,专职在家照顾我,帮我直播。”短短一句话,直击宝妈们的痛点。她们憧憬着自己的生活,也能朝着这位大主播的方向发展。

2023年底,小米失业。习惯了企业高管三万月薪的她,第一次在用人市场上四处碰壁。短时间内,她只能选择教培机构的销售岗位,月薪三千。定居在一线城市,小米想不出如何用这笔工资负担起她和儿子的生活。

比起大多数创业主播,小米拥有更高的本科学历和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决定投身直播事业前,她从未把自己单一地定义为一名宝妈,而是一名独立的职场女性。而现在,小米的直播间介绍中写着“离异带娃宝妈”,她希望这样的介绍能够吸引更多相同处境的宝妈进入她的直播间。

小米的手机备忘录里都是直播话术和还款记录(受访者小米供图)

在她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的直播话术中,穿插了一条所剩贷款的记录。在继续找工作的日子里,不需要高昂成本且时间灵活的直播事业,被小米视为“救命稻草”。在直播间里,小米反复向陌生人们讲述这段失业、求职的故事,自揭伤疤。

“今年我偶然刷到了创业直播间,那个主播是上海的一个博士生,她说一场直播下来能挣四到五位数。一开始我也不信,观察了一下同类型直播间以后,我就自己来开播了。”小米手上剥着玉米粒,又一次重述她的经历。

“三日破百,七日破千”,这是流传在创业直播赛道的一句口号,大主播常常用来鼓励新人大胆开播:掌握了方法,坚持就能成功。三天,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就能突破一百,相应的单场直播收入也能突破一百,继而破千……甚至做好直播的经验方法,大主播都愿意公开分享。

小米屡次提及的博士主播叫多多宝,来到抖音直播一年,已经成为了这个赛道内的标志性成功人物。这个年轻女孩在直播间里,咀嚼着芹菜,用不快的语速说:“不需要买太多设备;要尽量坚持每天播;学一些基础理论就可以开播……”

人数维持在近两千人后,多多宝在直播间挂上了带货小黄车。排在最前面的是各类直播设备。多多宝重点推荐麦克风和一本名为《从零开始做抖音——直播短视频图文带货实操指南》的直播教程书。

这两款商品,长期占据多多宝直播间热销榜的第一与第二。商品页面上显示,这两款商品分别有4.8万和2.8万的月销量。每一笔从多多宝直播间成交的订单,多多宝可以从中获得不等的佣金。依靠流量带货,是这个赛道的主播最看重的变现方式。“轻松成功”的主播是最好的广告案例,想做直播的观众则是为此买单的人。

“你们猜猜我昨天一场下来,人数上到一千二,拿了多少米?”多多宝淡淡笑着,嚼着芹菜,卖了一会儿关子,“昨天到手是46张(百元人民币),虽然没有之前多,但也好了是吧。”

比起经验,具体的金钱收益更能挑起观众的兴致。“听她说就感觉做直播很容易,关键是挣得多啊。”在多多宝的直播间,一个又一个心怀挣钱理想的观众成为了新人主播。“三日破百,七日破千”的美好愿景种进他们的心中。

一把入门金钥匙”?

开播前,小米用了两天,在数个已经“起飞”成功的大主播直播间学习,收集话术。开播后,她仍然保持着去其他主播直播间学习的习惯,也在自己的直播间将经验和话术传递给难得的观众。

成功的经验永远受到追捧,人人都渴望拿到金钥匙,一举成功。但在这个直播赛道,成功的经验只是一张入场券。新人主播每人手里都有好几份大主播们总结分享的成功经验,涵盖了逐字逐句的直播话术、直播注意事项、直播操作方法等内容。

月销2.8万的抖音直播宝典《从零开始做抖音——直播短视频图文带货实操指南》售价69元,厚达304页,随书还附赠全套视频教程。里面详细收录了抖音直播从操作方法到违禁词、再到直播话术的方方面面内容,事无巨细。具体到了每一个字、每一个停顿和暖场音乐要播放薛之谦的《演员》。书中每一页都被硕大的字体、鲜艳的色彩、页面截图所撑满。直播的学习门槛被尽可能降低。

《从零开始做抖音——直播短视频图文带货实操指南》的其中一页逐字稿(杨奕君摄)

这本书也解开了观众在直播间长久以来的疑惑。主播们常说:“我接下来教大家三句话。说这三句话就能上人,重复说就不停地上人。如果你也是来开播不知道说啥的,或者你突破不了个位数的,都可以留下来,我会毫无保留分享给大家。”听完这段话,观众不由自主地留下来听听到底是什么话术,却只能听到主播将这段话来回背诵,吊人胃口。所谓“上人三句话”,就是这段翻来覆去吊人胃口的话。同样调性的话,在这本书中屡见不鲜。

小米严格按照主播分享的话术进行了一周的直播,观众依然稳固在个位数。她认为是自己的直播话术和说话神情出了问题,存在内容分散,对自己的定位不精准,时常太过严肃缺少亲和力等问题。

她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研究这门直播学问。继续向大主播学习的同时,她也去专门分析大主播话术和解析行业的直播间学习,解析大主播到底在说些什么。每天走路、上班,甚至做梦时,小米都在思考直播的改进方向。晚上直播,她就检验自己当天新构思的话术和方法,能不能接住更多的流量。她笑说:“如果这份功夫花在高考前,现在就是名校毕业生了。”

一个月里小米积攒了厚厚一叠的话术手稿(受访者小米供图)

山东的宝妈传香,经过四百多场直播后,已经有了固定的直播模式,以不变应万变。她性格内向,如今却能一个人面对镜头笑呵呵地讲两个小时。每天同一时间进入她的直播间,就能听到她讲述自己在刚开播之初,是如何因为不了解平台规则,让孩子出镜唱歌导致直播间被封的故事。

讲故事的过程不是连续的,因为传香要反复感谢每一个进入直播间、给直播间点赞、关注她、送出粉丝灯牌、发表评论的观众。在传香的直播间待5分钟,就能听到至少6次的点名道谢。

两年时间,传香的粉丝量达到了2.4万。与之相应的,是她高达9622人的关注列表,距离抖音设置的个人最高关注人数9999仅差377。接近一半的粉丝,都是她的互关好友。她的直播间在线人数最高达到过32人,这个数字让她记忆深刻。但更多的时候,她的直播间仍只有个位数的观众。

“一天除了自己开播和做家务的时间,几乎都在刷抖音,趴其他人直播间啦。”传香认为,去学习、去主动交老铁,这是做主播必须付出的努力。

自从2022年10月开播以来,传香一共挣了2000多元。在直播间,传香说自己对平均每场4元的收入十分满意。而在她的短视频主页,她记录着每天的直播数据,红底白字的配文常显失落。她仍在期待“直播间起飞”的大奖可以砸到她的头上。

传香每次下播后对直播进行复盘,结果常令人失望(受访者传香供图)

总有人在不断涌入这个赛道,坚守个位数直播间的日子让人看不到希望,一些人就此黯然离场,能坚持下去的人是少数。在小米的关注列表,很多一个月前闪着“直播”的头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再也没亮过了。

直播间的千层套路

直播到半个月时,小米的直播间里,来了一位名叫某先生的观众,在评论区指出小米直播思路上的错误,对小米坚持自己一个人做直播提出质疑,建议她加入团队。

某先生是一家直播公会的成员,他对于直播间的套路津津乐道,反复强调:虽然所有主播都声称自己没有团队,没有公会,但实际上九成大主播,背后都有团队在培养、运营。

包装主播人设,是做直播的关键步骤。有些团队故意将主播扮丑,强调主播原有工资、家庭等条件之差,将自身条件拉到观众同等或其下水平,博取认同感。自底层逆袭翻身的故事更容易吸引观众迈入创业直播的行列。

流量同样可以由团队操控。在主播开始念“上人话术”时,团队就会组织大量账号进入直播间充场,制造虚假的接流效果。

不明真相的观众看到直播拉人气如此简单,以为自己发现了赚钱的好办法,就也想开直播。他们为了学习开直播,很快就会成为大主播的真实粉丝,在直播间停留,并在直播间消费,直播间流量随之上涨。一场直播间的“庞氏骗局”就此闭环。

“他们自己直播间都播不起来,有谁会去听他们教怎么直播?他们自己都不愿意在直播间花钱买设备,又怎么会有人来他们直播间花钱?”某先生道出了这个赛道残酷的事实。为了做好直播,某先生曾花费六位数的学费,最后才看清其中层层套路,成为了行业里的过来人。“直播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有些新人主播被当韭菜割了,还妄想割别的韭菜。”

在某先生的讲解中,小米唯一的成功办法,是加入某先生所在的团队,由他们来培养。但对于小米加入其公会需要付出的代价,某先生闭口不谈。

像小米一样,刚开始直播就被直播公会邀请加入团队的主播,不在少数。开播两周,小米收到了三家不同公会的邀请。她听过许多大主播强调:不要加入任何公会和团队。但听到某先生将公会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后,她不免动摇过。最后,她仍然拒绝了公会的邀请,好事不会这么轻易找上她。

一位宝妈主播总结:“大骗子带出小骗子,然后小骗子忽悠小傻子去当小骗子,大骗子就可以打开口袋了。”他们对直播间的千层套路并不了解,对此保持天然的警觉,只期待能不靠公会、自己成功。

然而,这条路上好像总有避不开的套路等着他们。蓝雪曾经也是一名宝妈主播,在她的直播生涯中,她自恃看透一切,却温和地走进了一个又一个买设备、买课的套路中。她曾经花费168元购买大主播的一对一直播辅导课,她开启直播后,老师进入直播间与她连线。蓝雪被要求一句话一句话跟着老师读所谓的“上人话术”,直播间气氛高涨,人数一度升至一百人。但当老师离去,她独自重复时,直播间恢复了往常的宁静。

结束直播生涯后,她才知道,那些冲进她直播间的水军,是有组织的“宝妈团”。一些宝妈选择自己开播赚钱,还有一些选择成为直播间水军来赚钱。“感觉像是两只牵线木偶,他们大主播说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也不知道是赚了还是赔了。”

出路在哪里?

创业直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如今,蓝雪有了自己的答案:掌握直播这项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完全寄希望于直播讲些空话就能挣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其实应该要通过这样的创业直播,去学习怎么运营直播间,再去播实在的内容,才有可能成功。”她曾试着改变:在直播间中分享“如何做好社交平台隐私管理”等话题、讲述本地历史故事、直播自己种花等。实践得出,当直播间有了实际的内容载体时,观众更愿意停留观看互动。

再回望自己的直播经历,旁观这场创业直播的盛况,蓝雪觉得可笑又可悲,却也发自内心敬佩每一个大胆开播的普通人。路过创业直播间,她也要停下来为陌生的主播点赞捧场,刷一些小礼物,和主播聊天,给主播提建议。根据自己总结出的经验,蓝雪无偿指导了一位同城主播如何开播、运营直播间。这位名叫惠惠的同城主播能力并不出众,却也被一个毛线商家聘请,负责直播带货。

这是惠惠第一次真正尝试带货,除了商品的设置花了点时间学习,其他直播的重点步骤她都信手拈来。开场时,和新观众、老顾客寒暄一波,聊聊家常,再过渡到例行的产品介绍。她准备了几套固定话术,适配所有的商品:先介绍毛线的颜色、材质,再通过场景化的描述介绍毛线的用法:“接下来天气要冷了哦,这个珊瑚绒的毛线最适合织两双拖鞋家里穿穿,平时开电瓶车的,织个围巾也很密实挡风的。”过程中,不忘穿插和观众的互动:“小王你这个正好可以给孩子织个小马甲,网上一搜教程都有的,好织的。”“不织不买也没关系的,每天来我直播间和我聊聊天。”

来的观众多了,惠惠就拿出一框样品展示在镜头前:“刷到的观众可以留下来看看我们的毛线,各种颜色各种材质都有的,自己织一副手套围巾送人,不要太有意义。我们线下店开了很多年了,质量都有保障的哦。”她也会战术性地调侃自己:“有朋友说我一把年纪直播弄不好的,我也不听,这不就弄起来了,六十多岁了还有事业第二春了。”同龄人恰恰也是主要顾客群体,被这番话吸引的不在少数。

直播间的生意很好,惠惠正在记录顾客们的需求(受访者惠惠供图)

在创业直播间摸爬滚打的日子里,惠惠未曾预设自己能够独自运营直播间盈利。而今,靠着对商品流畅详细的讲解、对观众心理的把控和对直播数据的有效解读,她将直播间的成交量一路做高,达到单日两千左右。惠惠将此归功于创业直播中的入门内容:如何面对镜头、练话术、接流量、互动控场、分析直播数据……这些曾被她质疑、放弃的内容,帮助她拿到了近七千的月薪。

拿惯了五位数月薪的小米,清楚记得第一天直播赚了6毛钱的喜悦感。她喜悦的不止是钱本身,更是这份事业的确能为她带来收入。开播三个月,她几乎保持每天直播,但直播间仍保持个位数。现在,小米单场直播的收入,可以买一支冰棍。

现状和她最初的设想“坚持三个月,直播间起飞”相距甚远,但小米的心态没有发生变化。对于正值失业,担负巨大生活压力的小米来说,她觉得自己没有理由质疑或放弃这份无成本且有可能成功的事业,失败是常态,而一旦成功,直播间就可以为她解决燃眉之急。于是她拿出了前企业高管的魄力,不多思考可行性,即使知道这其中的层层套路,她也只是坚定地做着,告诉自己:“坚持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坚持一定不会成功。”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欢迎继续关注本期“小行星计划”专题:

海报设计:周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