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人民日报评论:叫停“跑楼小孩”,是多管闲事吗?

adminddos 2025-08-06 22:00:14 4
人民日报评论:叫停“跑楼小孩”,是多管闲事吗?摘要: ...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朋友们,晚上好。

暑期时间长、花费多,家长焦虑如何解?深圳华强北街头,一群胸前挂着收款二维码的 " 跑楼小孩 " 成了焦点。他们穿梭于写字楼与外卖员之间,通过 " 最后 100 米 " 的代配送赚点零花钱。引发关注和讨论后,华强北街道近日发出一份《关于不要让孩子参与代送外卖活动的通知》,叫停 " 跑楼小孩 "。家长让小孩体验送外卖是锻炼还是冒险?街道叫停是否是多管闲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代送外卖,在华强北并非新兴事物。主要因为这里楼多且高、等电梯时间长,专业市场 " 一米柜 " 密布、不好找,外卖员怕送餐超时,而周边的保洁员、送货员因为熟悉环境而代为 " 接力 ",并收取少量费用。量大价廉,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独特业务形态,有兼职也有全职。" 跑楼小孩 ",只是暑假时期初入 " 外卖代送江湖 " 的新手罢了。之所以引起广泛讨论,还是反映出现代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关爱。

代送的 " 小孩哥 "" 小孩姐 ",多为四到六年级的小学生,稍大一点的读初中,每单收费 1 至 2 元。他们有的 " 单打独斗 ",往返接单;有的 " 结成联盟 ",合作送餐,基本是做任务、赚零花钱的朴素心态,家长也觉得这能锻炼孩子财商,还能出去跑跑锻炼身体。对此,网友态度一半是点赞—— " 比在家玩手机强 ";一半是惊呼—— " 这不是童工吗?" 直至华强北街道一纸通知直接叫停,将争论推至顶峰。

让外卖小哥得以更高效送餐、让父母能够低成本换取孩子得到锻炼、小孩也同时得到了零花钱和一定程度的锻炼,看似多赢的局面,为何街道要出面叫停?一是法律风险,即使因为孩子们的代送行为具有临时性,谈不上 " 童工 ",但因为已经支付报酬,仍可能属于承揽关系或劳务关系,一旦出现意外,责任归属将成为法律难题;二是人身安全风险,高楼奔跑、车流涌动、高温餐品,这些都潜藏着让未成年人意外受伤的风险。

家长让不让小孩体验送外卖,更多是家庭内部教育观念使然;而对于街道叫停 " 跑楼小孩 " 是否是多管闲事的质疑,则关乎 " 家庭教育自主权 " 与 " 公共安全责任 " 的边界探讨。毕竟,当孩子们聚集在写字楼门口争抢订单,这种活动已超出家庭范畴,进入公共管理领域。

华强北街道表示将提供免费的全托班、兴趣班等服务,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为孩子们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叫停并非简单的 " 一禁了之 ",而是给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方案,值得点赞。之所以有些观者觉得 " 意犹未尽 ",还是出于感觉暑假不应该只有 " 安静的书桌 " 这一种打开方式。

回顾 " 跑楼小孩 " 现象引发的数次争议,本质上是一场关于 " 童年该如何度过 " 的集体反思。父母希望孩子的社会实践形式能更多些、成本能更低些,街道则是出于合法和安全考虑希望降低风险。不同价值观念和立场的碰撞,恰恰说明社会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关注已从 " 生存层面 " 升维至 " 发展层面 "。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太需要一种既具有社会意义、又能够保障安全,还能充分激发兴趣的实践活动了。问题的关键并非 " 锻炼或冒险 "" 放任自流或多管闲事 " 的二选一,而在于社会如何为青少年创造既安全又有价值的实践场域,让童真在规则框架内自由绽放。

正值暑假,不少地方推出 " 小小消防员 "" 超市管理员 " 等职业体验活动,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们长见识、增体验;也有地方的城管部门以服务前置、全程护航的创新举措,为学生暑期义卖提供支持,这些都是不错的探索。还有网友建议不妨设置志愿者队伍护航 " 跑楼小孩 ",或者划定固定接单区,细化并保障其有序体验等等。丰富实践形式,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少文件提到要坚持 " 一米高度 " 视角,尽力 " 儿童友好 "。实际上,不止硬件空间的建设需要这一视角,如何让孩子们度过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童年、过上快乐又有价值的暑假,也需要更多 " 认真设计、用心选材、精心建造 "。

这正是:

暑假漫漫费思量,钱包和娃两头忙。

兼顾安全与多元,莫把光阴锁书房。

大家晚安!

(文 | 燕陆)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