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6520亿景顺长城基金“换帅”!6位董事长均来自“华能系”

adminddos 2025-08-06 18:47:10 1
6520亿景顺长城基金“换帅”!6位董事长均来自“华能系”摘要: ...

  来源:独角金融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顺长城”)原董事长李进因任期届满于5月29日离任由总经理康乐暂代其职两个月后,如今新的董事长人选已经落定。

  8月5日晚间,景顺长城公告显示,自2025年8月4日开始,“华能系”叶才担任公司董事长。另据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叶才在8月4日正式获得基金从业资格。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景顺长城新任董事长仍将出自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能集团”)。至此,成立22年的景顺长城先后经历的6任董事长,均来自“华能系”。

  在前任董事长李进的带领下,景顺长城管理规模从2020年末的不足4000亿元突破至2025年5月末离职前的6128.95亿元,但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产品线方面,依赖固收、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严重、核心投研团队人才流失,让这位新“掌门人”的每一步决策备受关注。

  1

  新董事长上任,六位掌舵人均来自“华能系”

  景顺长城成立于2003年6月,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国内首家中美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由景顺资产与长城证券联合开滦集团和实德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其中景顺资产和长城证券分别持股49%,开滦集团和实德集团各自持股1%。长城证券的控股股东为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资本”),实际控制人为华能集团。

  履历显示,叶才出生于1967年1月,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专业,后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学位,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从业经历显示,叶才拥有金融财务和央企管理背景。职业生涯长期扎根于华能集团。

  景顺长城新董事长叶才,长期在“华能系”工作,1989年加入华能体系,金融履历横跨财务、保险、融资租赁三大领域。叶才曾在华能集团、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华能资本等有过任职经历,并于2007年8月至2015年9月兼任中国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兼任永诚财险董事,2024年1月至2024年8月兼任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华能资本董事长、党委书记。

  自2003年成立以来,景顺长城的6位董事长皆出自华能集团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治理基因。

  2003年6月12日至2010年年初,首任董事长徐英,曾是长城证券前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在景顺长期初创期,徐英奠定了中方主导的治理基础,任期内推动公司完成初期布局。

  自2010年年初-2016年7月1日,担任景顺长城第二任董事长的赵如冰,曾是华能集团资深干将,任职6年间,见证了景顺长城管理规模从千亿级迈向两千亿台阶,离职因正常换届。

  杨光裕自2016年7月1日-2018年9月担任第三任董事长,曾是长城证券副总裁,任期仅2年因退休离任。

  第三任董事长离职后,丁益担任景顺长城第四任董事长,其曾在华能资本担任董事长,任职1年零10个月后的2020年年初,因“个人原因”丁益卸任,彼时正值公司权益业务巅峰后的调整。2020年9月10日-2025年5月29日,李进担任景顺长城第五任董事长,任期内景顺长城管理规模从3786亿增至6128.95亿元,但连续三年营收、利润下滑,最终以“任期届满”为由卸任,比原定任期提前三个月。

  1989年至1994年,李进在中国科技财务公司工作,随后30余年均在“华能系”任职,曾任中国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党组成员,华能资本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

  图源:罐头图库

  根据Wind数据梳理景顺长城近四年业绩表现,2021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5.2亿元、14.02亿元,同比均增长超过70%。

  然而2022年至2024年,景顺长城业绩连续三年下滑,营收分别为42.34亿元、38.3亿元、33.7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34%、9.53%、11.9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68亿元、11.75亿元、9.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46%、14.05%、19.09%。

  图源:Wind数据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景顺长城新董事长人选的使命,短期应该是改善公司经营表现,中长期则是配合母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需要。

  景顺长城一直延续中方控股、外方管理。总经理康乐此前表示,在投资管理上,外方股东支持较多,中方则在战略、薪酬、合规上参与把控。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保持了股权的稳定、管理层稳定,同时也保持了沟通机制和发展机制稳定。

  华能集团创立于1985年,注册资本349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包括电源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金融、煤炭、交通运输、新能源等。从金融布局来看,华能集团旗下华能资本已构筑起涵盖证券、保险、信托、公募、期货等在内的全牌照金融版图。

  2

  规模站上6500亿台阶,混合型基金3年缩水超千亿

  从景顺长城的基金总规模来看,近年来整体处于持续增长趋势。截至目前管理总规模6520.86亿元,行业排名20,其中固收类(债券型和货币型)规模4452亿元,占比达68.27%。

  图源:wind

  近几年,除了混合基金持续缩水外,货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总体增长势头良好,尤其是债券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四年前规模只有混合基金的1/4左右,截至上半年末其规模达到2553.25亿元,是混合基金的2.4倍,四年翻了近4倍。从投资业绩来看,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投资收益均要高于同类平均。

  数据来源:Wind

  在被动权益方面,近年来景顺长城ETF整体业务放量,并参与A500ETF、科创综指ETF以及科创债ETF等创新产品。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ETF规模达576.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30.89%。该类型基金规模在2023年9月超过百亿达114亿后,此后连续多个季度增长迅猛,基金数量也由2024年上半年末的16只增加至20只。

  图源:wind

  而混合型基金曾在2021年6月末规模一度达到2151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已经降至1071亿元,4年规模缩水1080亿元。

  3

  第六任董事长能否续写传奇?

  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的同时,景顺长城还“痛失”一位权益名将,5月份鲍无可卸任名下所有基金,离开了待了15年的景顺长城。

  这位“老将”的告别看似仓促,实则早露端倪。

  4月12日,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开、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景顺长城价值发现等4只基金,分别增聘刘苏、邹立虎、张仲维、王勇4人与鲍无可共同管理。  

  仅两周后的4月26日,景顺长城价值边际、景顺长城价值领航两年持有公告增聘了刘苏;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景顺长城价值驱动一年持有增聘邹立虎,二人均与鲍无可共管。

  直到5月17日,鲍无可离职的消息落定。

  鲍无可此前所管产品增聘的4位基金经理,均是从业超15年的资深投研老将“接棒”。从产品规模变动情况来看,鲍无可卸任的基金大部分在二季度规模下降,部分产品单季度规模降幅超过20%,管理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景顺长城价值边际灵活配置混合,A、C份额二季度末资产净值共25.56亿元,环比下降50.59%。

  规模下降,一方面是因为近一年业绩表现不佳,但也有部分基金今年业绩表现良好,规模依然下降,或与鲍无可的离开有关。

  鲍无可在景顺长城被称为“原则哥”,不追热门,不追短期,追求安全边际,是业内备受瞩目的“双十”基金经理,即管理基金年限超过10年,年化收益超10%。投资风格上,淡化择时,换手率低,持股周期长,是景顺长城基金内部培养出的“价值投资标杆”。

  来源:天天基金网

  鲍无可管理的8只产品规模曾于2024年二季度达到峰值,达271.86亿元。以374.75%的最佳任期回报率,最近5年最大收益率94.31%,最大回撤仅11.31%,波动、回撤均优于90%以上的同类产品,因此在业内名声大噪。

  在基金管理规模上,鲍无可远不如基金经理刘彦春,在其卸任之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为162.07亿元。不过业绩要远远好于刘彦春,尤其是在2021-2024刘彦春旗下基金亏损的这四年,鲍无可旗下多只基金同类排名连续保持良好或优秀业绩。

  来源:天天基金网

  在2024年底的一次公开路演中,鲍无可曾表示,2025年的市场环境大概率与2024年类似,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努力为持有人创造收益。

  Wind数据显示,景顺长城有52名基金经理,除了已离任的鲍无可,景顺长城其他经理也同样表现优秀。其中邹立虎、张靖、WANG AO、乔海英、张晓南、徐栋、农冰立、江山、张雪薇、李曾卓卓、汪洋、龚丽丽等12位基金经理近三年投资经理指数回报均超过10%。

  图源:罐头图库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4月起开始担任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如今身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刘彦春,即便在2024年“9.24”普涨行情加持下,其所管产品业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近三年任职回报为-30.18%。

  随着2025年市场迎来好转,刘彦春所管的6只产品近一年回报为正。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刘彦春管理的基金年化回报5.17%,高于沪深300的-1.56%。尽管年化回报为正,但刘彦春也面临职业生涯最严峻的考验。目前在管基金规模364.3亿元,低于一季度末的410.2亿元,距离其2021年二季度高光时刻管理的1163亿元规模,已经下跌68%。

  不管是在景顺长城,还是其他基金公司,均会有不同风格与定位的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投向的板块。众多基金中,如何选择成为基民面临的问题。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这句话适用于基金经理,同样适用于普通投资者。

  对于新任董事长叶才新而言,如何留住投研体系人才,在公募江湖中继续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