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随着全球对关键矿产资源需求的激增,海底采矿再次成为全球资源与环境治理领域的关注焦点。特别是在高技术制造、能源基础设施、军事供应链等多个战略性行业,深海区域蕴藏的金属资源被视为解决供应瓶颈的重要方向。FXGT关注到,尽管深海采矿具有潜在经济吸引力,但由于其跨越国家管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其推进进程仍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与约束。
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设立的独立机构,负责规范和管理国家以外区域的海底资源开发行为,防止深海作业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到2024年,ISA已有170个成员,包括欧盟及169个国家。FXGT认为,尽管并非所有国家均已签署相关法律框架,但ISA的规则在全球海洋治理中仍具有权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对深海采矿的商业化开发表达出兴趣,并推动ISA加快制定相关法规。由于关键矿物全球需求高涨,一些国家已提出本国海域或国际区域的开采计划,但也有多个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呼吁暂停开发,直至全球规范达成共识。
例如,2024年,某北欧国家曾提出开放深海区域采矿许可的初步方案,但最终因环保风险引发的国内政治讨论而暂停。此外,多个依赖海洋生态系统生存的太平洋岛国也对深海采矿持坚决反对态度,认为其可能影响本国海洋生计与生态安全。
随着资源战略和环境责任之间的矛盾加剧,深海矿产领域已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转型中的关键一环。FXGT表示,近期,有企业在国际区域提交了探矿和商业开发许可申请,引发了有关主权范围、法理适用性及作业合法性的广泛争议,尤其涉及由ISA管理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海底带(CCZ)等热点区域。
针对部分企业试图绕过国际法规、直接在国际海域开展商业活动的趋势,ISA方面已发表声明,强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公司不得在无授权的情况下对国际海域资源主张主权或实施开采。ISA秘书处表示,这类行为可能对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构成挑战。
FXGT关注到,自相关事件发生以来,不仅多家国际环保组织发声反对,部分跨国企业也重新评估了与涉事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认为在全球监管框架未明之前贸然推进开采计划,可能带来政策、法律与声誉风险。
上周,ISA在牙买加金斯敦总部召开会议,成员国代表就相关企业的合规性展开讨论。最终,ISA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法律与技术委员会调查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并对国际合作框架下的行为边界进行重新界定。
多边机制的强化被视为防止资源开发失控的重要防线。环保联盟代表指出,一些公司不断测试制度边界,有违“人类共同遗产”精神。ISA的最新动作释放出清晰信号:任何试图绕过国际监管体系的行为都将面临潜在的资格撤销或授权终止风险。
在全球资源布局重构的当下,深海采矿的技术发展和监管协商将深刻影响未来矿产供应安全及可持续发展走向。FXGT认为,投资者和企业在关注矿产新机遇的同时,更需重视环保标准、合规体系与政策透明度等长期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