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熙熙攘攘的古镇曾是几代人的集体旅行记忆。
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旅行观念和旅行方式急剧转变,越来越多的古镇都身处“十字路口”,是继续忍受门可罗雀还是破釜沉舟升级改造,古镇转型势在必行。
更有甚者,不少古镇更被指为“假古镇”、“人造古镇”,千篇一律、批量复制,只有“躯壳”、没有“灵魂”。这类古镇面临的运营压力会更大,甚至入不敷出。这类“人造古镇”如何避免关门的命运?为此,在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时节,澎湃新闻时政湃工作室特别推出专题——十字路口的古镇,系统探讨“古镇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
当然,也有一些运营规范、转型成功的古镇,成为其他古镇争相效仿的范本。它们转型成功的秘诀何在?也是我们这组专题探究的重点所在。
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河北滦州古城。滦州古城斥资52亿兴建,曾被称为滦州这座重工业城市的经济转型样板之作,肩负着期待。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它一度爆火,年接待游客量超800万。后陷入商业化、同质化困境,被戏称“套圈一条街”“烧烤一条街”。今年“五一”过后,滦州市发布《滦州市2025年旅游名城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至今年年底,着力提升滦州古城等一批龙头项目,全力争创河北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旅游年接待人次增长率和游客总花费增长率均不低于20%。起起落落过后,滦州古城准备重新出发,“将顺应大众喜好为游客呈现更多更好的娱乐活动。”

设计:周寰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从北京驱车三小时,便能抵达位于河北的“关西第一州”——滦州。
滦州,因滦河而得名,有着3000年的文化积淀。1913年改州为县,2018年撤县设市。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座铁路大桥皆诞生于此,历史上曾享有“津东工业,唯滦最盛”的美誉,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乾隆皇帝巡幸滦州时曾留下“揽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的名句,更为此地增添了几分柔美韵味。
在这里,有一座总投资52亿元打造的古城,曾被称为滦州这座重工业城市的经济转型样板之作。
滦州古城于2012年5月对外开放,2014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按照“外在形式明清建筑、内在品格滦州文化”的思路,滦州古城以中国北方契丹文化为主导,滦河地域文化为核心,致力于复原“上河图”般的不夜盛景。
滦州地处环京津、沿渤海的“黄金腹地”,西距北京仅200公里,是沟通华北、东北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滦州古城与京津冀周末短途游的需求相契合,一度火爆。据滦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滦州古城年营业收入达1.6亿元。
然而,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官方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滦州古城年接待游客量超800万人次,到了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量降至560万人次,呈现出明显“缩水”态势。为探寻其中缘由,澎湃新闻记者日前实地走访滦州古城。

滦州古城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李文姬 摄
摆脱“套圈”之困
据官方介绍,滦州古城是集弘扬滦州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推动转型升级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由中国文化旅游古镇运营专家——云南伟光汇通开发建设,总投资52亿元,核心景区占地888亩。古城入驻商户近700家,涵盖小吃餐饮、特色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多个业态。
“水绕古城,繁华街市仿佛是积淀千年的历史画卷,游客漫步其间,每一步都能领略到盛世的煌煌风韵。”滦州古城本意是截取3000年历史长河中最鼎盛时期的精华,采撷极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艺术,营造出盛世景象。从滦河而来,向盛世而去。
然而,近年来滦州古城被质疑商铺商业化、同质化严重,网友戏称其为“套圈一条街”“烧烤一条街”“棋子饼一条街”。从东门进入,主街两侧套圈、射击、飞镖店集中,小吃一条街上更是三步一家棋子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