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期货认为,纯碱供需过剩格局难改,后期仍有投产计划,前期价格已跌破现金流高成本,短期盘面反弹,以反内卷政策指引和成本抬升为驱动。后期仍是围绕成本概念波动,氨碱法完全成本1370元/吨(原盐和煤炭仍有上涨空间),联碱法的高成本1140元/吨附近(氯化铵略涨),风险点是关注价格法带来的供应减量预期。
2019年12月6日,纯碱期货正式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这一天,中国纯碱产业正式迈入“期货时代”。彼时,市场对新工具的认知还停留在“新鲜事物”层面:产业客户多数持观望态度,投机资金则跃跃欲试。谁也未曾想到,这个以“工业盐”为原料的基础化工品期货,会在未来五年里上演一轮轮的牛熊周期,成为观察中国传统产业转型与新能源革命碰撞的绝佳窗口。
熊市周期:上市初期与产能扩张
时间
2019年-2020年7月
行情表现
纯碱期货上市首日挂牌基准价为1530元/吨,上市后价格呈现持续承压下行态势。至2020年7月,主力合约最低下探至1288元/吨附近,累计跌幅达16%。

驱动因素
① 产能过剩加剧:2019-2020年新增产能叠加行业开工率下降,库存累积至历史高位。
② 需求坍塌:2020年Q1新冠病毒导致浮法玻璃日熔量骤降,重碱需求锐减;光伏玻璃尚未形成规模支撑。
③成本坍塌:煤炭、原盐价格下跌,氨碱法理论利润一度下跌,行业陷入全面亏损。
牛市周期:需求爆发与产能出清
时间
2020年下半年-2021年10月
行情表现
全球疫情缓和叠加各国“刺激经济”政策,纯碱期货开启史诗级上涨。从2020年下半年的1600元/吨附近到2021年10月的3648元/吨,一年翻倍,创下期货上市以来最高纪录。

驱动因素
① 地产竣工加速:2020年下半年地产竣工面积同比增加,浮法玻璃日熔量创历史新高。
② 光伏产业爆发:双碳政策下光伏玻璃日熔量大增,重碱需求年大增。
③ 供给收缩:环保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叠加部分装置检修,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80%,库存持续下降。
熊市与高波动并存:产能过剩与政策博弈
时间
2021年11月至今
行情表现
受政策预期修正、市场情绪退潮等影响,纯碱期货在创出历史新高后快速回落,但高利润刺激了产能扩张,2022年起纯碱行业进入“产能释放—价格下跌”的下行周期,期间虽有多次反弹但始终未能突破前高,2025年7月初,受“反内卷”预期推动纯碱期货展开新一轮反弹,但反弹高度或因产业现状受限。
驱动因素
① 产能大幅扩张:2021年的高利润吸引大量资本入场,远兴能源、金山化工、中源化学等纷纷入局,总产能持续走高。
② 需求结构性走弱:房地产急转直下,“保交楼”政策虽有所支撑,但平板玻璃需求增速大幅放缓;光伏玻璃自身产能过剩,导致其原料采购意愿下降。
纯碱期货牛熊对比一览
- 规律总结
① 产能周期决定长期趋势:产能利用率跌破80%且持续亏损是熊市见底信号(如2020年)。
② 需求爆发需地产与光伏共振:单一领域拉动不足(如2019年地产走弱压制价格)。
③ 政策与情绪易导致超调:2023年2309合约从1550元反弹至2300元、2025年7月政策在情绪面利多后急跌均是典型案例。
行情展望
一德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张丽认为:纯碱供需过剩格局难改,后期仍有投产计划,前期价格已跌破现金流高成本,短期盘面反弹,以反内卷政策指引和成本抬升为驱动;成本计算不同场景下,成本预期变化大,成本相差200元;叠加当前价格区间较牛市明显收窄,成本的概念带来的价格波动相对就更明显。
后期仍是围绕成本概念波动,氨碱法完全成本1370元/吨(原盐和煤炭仍有上涨空间),联碱法的高成本1140元/吨附近(氯化铵略涨);风险点是关注价格法带来的供应减量预期。
本文来源:一德菁英汇,原文标题:《从纯碱期货牛熊的那些年看后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