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流年辛丑年财运:在线测算号码www.jixiangqiming.vip:-地震台专家:海啸不会对上海造成灾害性影响,和这些因素有关

adminddos 2025-07-30 18:28:09 2
流年辛丑年财运:在线测算号码www.jixiangqiming.vip:-地震台专家:海啸不会对上海造成灾害性影响,和这些因素有关摘要: ...

台风和海啸双双来袭,会对上海造成什么影响?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7月30日7时2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北纬52.40度,东经160.20度)发生8.7级地震(修订震级),并引发海啸,在堪察加半岛部分海岸监测到3至4米高的海啸波。此次地震是1952年以来该区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震中位置距离上海约3800公里。

7月30日上午,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针对此次地震事件共发布4期海啸预警信息,预计30日19时09分海啸波到达上海,上海沿海将受到30-100厘米海啸波影响。30日下午,根据最新监测情况,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继续针对台湾东部沿岸发布海啸黄色预警,同时解除浙江、上海沿岸的海啸黄色警报。

与此同时,上海仍处于受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影响时段,暴雨橙色预警、雷电黄色预警、台风黄色预警、黄浦江高潮位蓝色预警“两黄一橙一蓝”预警高挂,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已将全市防汛防台Ⅲ级响应行动更新为全市防汛防台Ⅱ级响应行动。7月30日16时40分前后,“竹节草”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减弱为热带风暴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8百帕。

2025年7月30日,受台风“竹节草”登陆影响,上海风雨来袭。视觉中国 图

地震叠加海啸,影响到底如何?对此,7月30日下午,上海地震台高级工程师宋秀青进行了介绍。

宋秀青介绍,根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7月30日上午发布的信息,台风“竹节草”预计在傍晚前后登陆上海。同时,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今天也发布了预测,预计在19点09分左右,海啸波会抵达上海,上海沿海将受到30-100厘米海啸波影响。

“我们也查阅了以往的案例,比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大地震,那次地震距离上海约2000公里,当时上海沿海的浪高约为0.2米至0.3米。因此,我们预计这一次台风和海啸叠加,台风的威力更大于海啸。”宋秀青说,“此外,根据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经与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的会商结果,预测海啸波到达上海沿海的时间段为今天19时至22时内,上海沿江江海正好是处于一个落潮期,这也会减弱台风和海啸相遇带来的影响。”

为什么此次震中位置距离上海约3800公里,还会对上海产生影响?

宋秀青介绍,此次地震发生在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距离上海约3800公里。从板块构造来说,它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鄂霍次克板块的补充边界,而上海属于欧亚板块。虽然不在同一个板块,但由于这次地震能量极大,震级高达8.7级,地震波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同时,由于上海地区下方的覆盖层较厚,对地震波有放大作用,因此远场大地震对上海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

事实上,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时,曾对上海有过轻微影响,当时吴淞口观测到了15到20厘米的浪高,持续了大约3小时。

那么,哪种情况下,地震会引发海啸?

宋秀青说,首先,地震必须发生在海底,或者是沿着海岸的断层。第二,地震的震级至少要达到7级,只有这种大地震释放的能量,才有可能带来大规模的海水位移。第三,必须是浅源地震,只有浅源地震才有可能把能量从海底传递到水面。第四,海啸主要是由逆冲断层引起的,也就是断层发生垂直运动时容易产生海啸波。第五,发震断层要足够长,断层很长且垂直位移较大的地震,更易导致海啸的形成和发育。第六要看海洋的地形,狭窄的深海海沟比如日本附近,比较容易积聚能量,使海啸波浪的高度增加,如果海岸附近是浅海大陆架,海浪速度会减慢。就上海来说,长江口到杭州湾的平均水深不足20米,因此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浅水效应而大幅衰减。

另外,上海距离此次地震的震中有3800公里,因此远海地震引发的海啸需要跨越广阔的海洋,能量会随着距离的平方衰减,加上日本岛链阻挡了海啸波的传播。

宋秀青补充介绍,像日本地震多发,而且日本沿海水深很深,所以日本海域发生大地震时很容易产生海啸。而上海周边的东海大陆架区域,海水深度很浅,因此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因“浅水效应”大幅衰减。虽然这次地震的震级高、震源浅,且属于逆冲断层型地震,海啸波确实有可能引发海啸波传递到上海邻近海域,但由于上海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特点,此次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不会对上海造成灾害性影响

对于这次台风叠加海啸,宋秀青建议市民尽量减少外出,此外,要重点关注海上设施的安全,比如航运枢纽、能源设施、跨海交通、通讯网络等。另外,她谈到,将来有关部门也需进一步完善海啸和台风耦合模型的研究机制;同时需要加强科普,让公众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在类似情况发生时,减少社会恐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