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受灾一角。澎湃新闻记者 柳婧文 图
京郊密云区太师屯镇上的雨来得又大又急。
事实上,自7月23日起的七天里,密云已被雨水包围。据北京市气象局信息,截至29日11时,北京的雨已经持续下了147小时。其中,雨水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从23日8时至29日11时,密云区平均降水量366.6毫米,而同时段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10.4毫米。此外,本轮强降雨,北京累计降雨量最大值在密云的郎房峪站,为573.5毫米。
7月28日六七点左右,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的平房被突如其来的大水淹没。它所在的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南面挨着密云水库上游的清水河,洪水迅速积聚,地势低的地方水深超过一米。
街镇居民被洪水围困,救援也随即展开。

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受灾一角。澎湃新闻记者 柳婧文 图
洪水猝然围困街镇
雨已经连续下了多天,北京气象灾害警报不断。
7月27日10时,北京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预计7月27日10时至7月28日8时,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和平谷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请公众远离山洪沟道,暂停涉山涉水户外活动,防范山洪灾害。
7月27日19时10分,密云区气象局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此前的18时,密云区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提醒7月27日18时至29日18时,太师屯镇等多个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很高。
7月28日,葡萄园村村民李荣升(化名)还是像往常一样,早上五点多就去自家经营了20多年的熟食店里干活了。
大约六点半,洪水来了。他亲眼看到水“哗”地过来,躲不及,他赶紧拉上防盗门,上到门店的高处。
事后,他的妻子张莉莉(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店里的13个冷柜、冰箱都被水没过,这些冷藏设备的高度有一米多。因为断水断电断通讯,当时在家的她,和丈夫失联了好几个小时。
跟他们一样,冯佳(化名)一家老小也显得对洪水突至毫无设防。
冯佳是嫁到葡萄园村的,28日早上洪水来时,她正跟一岁的孩子在屋里睡觉。家里的老人开了门,水势汹汹,很快涌入屋内。老人叫嚷了起来,冯佳才爬起来看,一岁的孩子也在一旁哭了起来。
很快,她站上房子西边的玻璃棚顶,发现家两旁的房子都被大水冲倒了。她有一瞬间也差点被水冲走,幸好家里老人拉了她一把。她公公还把住隔壁的三个人拉上了屋顶一起等待救援,其中一个是9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谁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情。
冯佳不停地拨打119,告诉对方这里有小孩,也有老人。
上午七点多,水“叽里咕噜”地不断涌入李晟(化名)的装修建材店,他感觉“四面八方的水全上这来”,眼见水深七八十公分,屋外的车也漂起来了。
他的店开在太师屯镇上的永安街上,“我们搞装修的怕水,那个腻子粉,橱柜门子(都泡了),想抢救都来不及”。做装修的电动工具眼看也进水了,他当时已顾不得这些,躲上了二楼,直到下午水逐渐退去。
街镇上的人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到水是从挨着村镇的清水河漫来的。
清水河蜿蜒在太师屯镇的南面。密云区政府官网显示,清水河全长61公里,属潮河支流,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流经密云大城子、北庄、太师屯三个镇,注入下游的密云水库。
据央广网消息,受强降雨影响,兴隆县部分村庄发生山洪泥石流。大部分暴雨落在兴隆县境内,其中一部分雨洪向东汇入清水河流域,致使28日清水河下游太师屯镇受淹严重。
滴滴公益救援队的时鸣泽说,他当时去太师屯镇一处挨着山林的回迁房居民区救人,发现有的楼里一楼的人撤离了,二楼、三楼或更高楼层的居民却没走,被困在楼里,大家都没想到水位会涨那么高;还有一栋居民楼的单元门前堆放了儿童推车等杂物,洪水和泥沙一来直接把单元门“封死”了,最后救援人员不得不将铲车升到二层窗口进行救援。
等到冯佳一家和邻居被救出,已是中午11点。她抱着孩子坐在救援铲车的挖斗里,孩子一边哭一边发抖。直到抵达安置点,给孩子喂食后,她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7月29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在太师屯镇走访发现,紧邻清水河下游河畔的永安小区,周边道路积水仍未褪去。沿途随处可见河水漫涌“裹挟”而来的断木、淤泥。有的房屋栅栏、围墙被直接推倒,汽车则像被打乱的积木般摞了好几层。
“我车在下边压着呢。”永安小区住户高先生指着几辆堆叠的汽车说,7月28日早上6:45左右,小区围墙突然倒塌,“水瞬间就过来了,车开始飘起来,哗哗往外冲”。据他拍摄的视频,数十辆汽车被浑浊水流卷起,像沉船般被扫向街道方向,最终和各种杂物淤积在一起。
永安小区住户任记华回忆,当天6点多围墙倒塌后,小区不少人都趴在窗台上瞅着水势。11点左右,十来辆铲车开始进小区分批救援,约两小时就把人接完了。当时,大家从二层窗户出来,铲斗一次能站十来人,送到镇政府后,再集中转运至太师庄中学安置点,“吃的住的都挺方便的”。
被冲毁的水文站
时鸣泽觉得,他参与救援的地方,大家在防范意识方面比较薄弱。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程晓陶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过去,海河流域的历次大洪水(1963年、1996年、2016年、2023年)都发生在南系流域,而这次洪水则发生在北系流域,也就是密云、怀柔所在的潮河、白河水系流域。密云、怀柔山区居民对极端暴雨的应对经验与防范意识也要弱于曾经历过洪水的房山、门头沟等地的居民。
7月29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太师屯镇清水河沿途,一间位于小区一楼的房子,阳台的铁栅栏已不见踪影,隔板几乎被“卸”了下来,整个客厅一览无余。透过被泥水染了半截的窗帘,能看到家具裹着泥沙堆在一起。房屋附近有积水汇聚成流、倒灌回清水河,道路被水“截断”难以通行。
经与高德地图、无人机航拍对照,该水毁处位于河道一拐弯处堤岸上。一旁始建于2006年的葡萄园水文站已完全倒塌,一半淹没在河水中。
现场一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这一河段暂时只能人工实地监测水位、流量等变化。“平时流量就50m³/s”,7月28日凌晨4点,雨势骤增,加上上游水流汇聚,水位快速上涨,监控摄像时断时续,至5点多水文站被冲塌,“这次就俩钟头,流量涨到2000多m³/s”,翻了将近40倍。
公益组织卓明信援的创始人郝南分析称,根据他与团队做的清水河流域逐小时降水过程示意图,27日23时至隔天上午9点,除7-8点外,流域内总有超过50mm的极端降水落区,在清水河上游三条支流汇雨区内摆动,使下游水量持续推高。而暴雨落区也在逐渐往下游发展,造成上游汇流洪峰和下游降水碰头。
他表示,7月28日5-6时降水最为猛烈,雨峰碰头效应也最强,这也解释了为何6点左右清水河下游水位暴涨;8-9点,暴雨落区在北庄镇到太师屯镇范围,再次加大了救援难度。
上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补充说,目前葡萄园水文站点位的流量在数百m³/s。“(快速涨水)之前肯定早就预警过了,不能说等到两千多才预警”,联防联控机制下,水利部门将水文监测数据上报后,有关部门会同步预判以及统筹人员转移、撤离工作。
铲车和快艇
7月28日一早,王天宇接到朋友的求助电话,对方说住在太师屯镇街上的父母联系不上,希望他帮忙救援。
六七点,他开着铲车来到镇里的街上,“没想到这么严重”,好多人拎着大包小包,站在窗口或房顶上,等待救援。
“来都来了,能救一个是一个。”王天宇开始开着铲车来来回回转运被困的居民,第一趟运了4个人,水深且浑浊,看不清路况,他神经紧绷,捏着一把汗。有一次铲车轮子轧到一个深沟,“挺吓人的”。后来一个村干部跟着他一起,先救面临风险更高的居民,或行动不便的老人。
当地政府组织了更多民间力量参与救援,更多铲车参与,王天宇是做建筑工程的,还有做土方、做道路工程的老板,也派了铲车过来。
刁明凯和王天宇是朋友,他看到洪水这么大,又刚好遇到王天宇在救人,也参与了进来。又有人加入,他们后来形成一个5人团队,开铲车,或驾快艇,来来回回几乎“全都跑到了”,最后大约救了130个人。

王天宇(左一)等参与救援者合照。
刁明凯说,他也参与了对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老人的营救,这家养老院里的建筑是平房,水位最高时到了房檐,当时有老人在房顶等着救援,他帮着救出7名老人。
王天宇当天晚上7点半才回到家,他不记得自己当时跑了多少趟,只记得中间铲车坏了,在安置点附近修了一下,大概半个小时,其余时间铲车便没有熄火。
当天,滴滴公益救援队队员时鸣泽参与了对一名失联老人的搜寻。受老人女儿的委托,他和队友们在一片区域里搜寻了一个小时左右,最终没有找到人。“如果大范围把人员分散开来搜救的话,也是非常危险的,而且评估现场确实没有发现失联人员。”他说。
7月29日,陈灵(化名)还在寻找自己的丈夫马志强。
马志强平日在太师屯镇上工作,与妻儿异地分居。27号晚上八点多,他跟妻子说了晚安,陈灵以为这天丈夫早早入睡了。第二天早上,她发现凌晨2点54分丈夫给她打过电话。
她后来知道丈夫是出门挪车,连人带车被淹了,但最后车找到了,车钥匙也在车上,但车上却找不到人。
她和家人悉数赶到了太师屯镇,截至7月29日晚,未追踪到丈夫的下落。
养老院救援
张瑞龙回忆,自己是7月28日早上六七点接到命令,稍微整理了下装备,就开车从北京顺义区出发了。他是滴滴公益救援队的成员,他们一行10人,穿上了带钢板的胶鞋,带上了漏电检测仪、生命探测仪、救生圈、救生服以及救生充气艇。
他们走的是大广高速,在穆家峪下高速,走了将近一两公里就发现水位高得无法行进了。张瑞龙下车查看,发现水已过膝。
于是他把救生舟艇之类的装备全转移到队友开的另一辆越野车上,开车一个半小时后到了太师屯镇。
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是救援重点之一,但救援力量要进去并不容易。
张瑞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通向养老院门口的是一条狭窄的胡同,铲车开进去就无法掉头了,只能倒车开出来。水和铲车轮胎上沿已是齐平,有些路被冲毁了,开铲车救援的村民几乎是“摇摇晃晃”开进去的。
他的队友陈德立回忆,当时想送进去三艘救援艇,一艘可容纳9-10人,但艇太大了,水又特别急,路面有电线杆(或漏电)和倒伏的大树挡着,考虑到安全,最后只能拜托铲车司机送进去一部。
张瑞龙一米七的个子,坐着铲车进到养老院,下水后去接救生艇,发现自己在水最深的地方脚够不到地。
陈德立说,他们需要先把老人从屋顶用救生艇接到另一个屋顶,再用铲车的挖斗把他们转运出去。
张瑞龙和队友搭了简易的扶梯,接着、拽着屋顶上的老人上船。
陈德立忘不了自己抱了一位弓着腰的老妇人出来,“但她已经不行了”,抬送遗体会需要更多人力,他不得不听从指挥先去救助其他有生命体征的老人。在营救结束后,这名老人的遗体和其他遇难者一起被转运到了养老院一旁的卫生院。
他也忘不了被救出的几位老人和家人拥抱在一起的场面。
张瑞龙和队友配合消防员,救出了20多位老人,把他们送上离养老院一公里的救护车上。他感觉这一路上水非常凉,洗衣机、床、板凳、桌椅,还有车失落地在水中漂浮。
卢克(化名)家中的老人住在这家养老院,7月28日上午他获知,老人不幸在暴雨中遇难。
他在社交平台上这样描述老人的状态,“是由于行动不便送到养老院照料的,最近半年基本是卧床状态”。
卢克向澎湃新闻回忆道,养老院在葡萄园村的一个巷子里,南北两排平房里住着老人。他称:“我印象里每间房2-4个床位,老人能自己走动的不多。”
据公开信息,这家照料中心设有80张床位,服务低保、低收入、重残、孤儿及社会老人,涵盖半自理、不能自理及自理长者,收费1800-4000元/月。它是一家民营二星级养老机构,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备案运营,位于太师屯镇政府东侧200米,太师屯镇卫生院南侧,占地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
据《北京日报》报道,灾情发生后,消防员和民间救援队到达该养老院,先后营救出48位受困老人。另据央视新闻,北京近期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全市因灾死亡30人,其中密云28人、延庆2人。
7月29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统筹调度,全力做好救灾抢险和恢复重建,继续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密云水库正在持续泄流,要加强上游来水监测和评估,及时科学调整泄流方案,确保密云水库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