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监管层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上市公司进行回购并注销股份,上市公司对回购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近期在市场整体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继续积极参与回购,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来源。
年内已回购总额近900亿元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7月上市公司实施回购金额达到140.12亿元(按公告日期计算),环比增长12.06%,已连续4个月单月回购金额超百亿元,上市公司回购热情明显上升,年内合计回购金额达到889.93亿元。
从单家公司来看,27家公司7月回购金额在1亿元以上,、、、回购金额超5亿元。
美的集团公告显示,公司今年以来先后发布两个回购股份方案,回购金额分别为不超过100亿元且不低于50亿元、不超过30亿元且不低于15亿元,用于注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按回购金额上限计算,合计达到130亿元。截至最新,公司两个方案已分别回购9.73亿元、15.1亿元。
从分行业来看,7月以来家用电器、基础化工、电子、医药生物4个行业上市公司回购最积极,合计回购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上。本月家用电器行业指数表现较弱,行业指数累计上涨2.33%,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6,上市公司以回购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专项贷款助力股份回购
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该政策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上市公司运用回购、增持等方式进行市值管理,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取得回购增持专项贷款金额上限达到919.17亿元,其中用于股份回购的贷款金额上限为595.05亿元,占比达到64.74%。、、等7家公司取得回购专项贷款金额上限均在10亿元以上。
牧原股份取得贷款金额上限最高,公司3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对公司股份回购专项贷款总额由24亿元调整为25亿元,贷款期限由1年调整为3年。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回购5254.2万股,占总股本0.96%,成交总额21.1亿元。
从企业性质分布看,取得回购专项贷款的323家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最多,达238家,占比超七成,体现了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从金额来看,也是民营企业最高,以回购专项贷款金额上限统计,达379.83亿元;其次是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分别为122.52亿元、39.59亿元。
32家公司估值处于年内低位
今年以来共有553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剔除定向回购),以预告回购金额上限计算,30家公司回购金额在10亿元及以上,美的集团、、回购金额上限最高,分别为130亿元、80亿元、60亿元。
英大证券认为,股份回购多在上市公司认为企业价值被市场低估的情况下推出,而股份回购方案推出的全流程对股价有明显的提振作用,也为上市公司后续估值的进一步重塑和修复提供了支撑。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回报,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一大批公司的股价或将进入修复通道。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发布回购预案的553家公司中,有32家最新市盈率处于今年以来30%分位数(当前市盈率在历史数组中的分布点)以下,也就是说最新股价相对低估,其中美的集团、最新市盈率处于年内最低点,分别为13.03倍、21.57倍。
从业绩上来看,有7家低估值公司已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快报或半年报,其中5家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也就是说估值有望进一步降低,包括、、、、山金国际。
宝丰能源此前发布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不高于人民币20亿元,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4亿元~59亿元,同比增长63.39%~78.52%,主要由于公司旗下内蒙古烯烃项目投产,烯烃产品产销量同比显著增加。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