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市场最近不太平静。
2025年7月,一则关于海外top短剧平台ReelShort涉嫌大规模侵权的事件,在行业内部掀起轩然大波。点众科技与听花岛,两家在国内短剧行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公司,相继发布声明,指控ReelShort平台上的热门短剧未经授权“高仿”其原创作品,并公开表达对版权保护缺失和行业规则缺位的忧虑。
纠纷涉及的公司均是短剧行业的头号玩家。ReelShort曾被认为是“中国短剧出海”的典型平台,上市公司中文在线是产品背后公司枫叶互动的参股方,中文在线也因此则被二级市场认为是“短剧概念股”。声明方点众科技则以网文业务起家,2022年入局短剧赛道后,迅速成为行业头部企业。听花岛则是咪蒙团队创立的短剧厂牌,作品《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家里家外》等堪称短剧精品化的代表之作。
这次舆论风波,是短剧行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的一个集中缩影。从版权机制、内容生态、到出海路径和产业价值链构建,本次事件不仅是企业之间的版权纠纷,更是整个短剧行业在高增速发展与制度化约束之间的一次强烈碰撞。
一、侵权争议起:头部平台被“点名”
7月25日,北京点众快看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发布声明,明确指控短剧出海平台ReelShort存在“未经授权擅自发布其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授权作品”的行为。
点众科技在声明中列出具体侵权剧集名称,包括《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女王》、《尊老爱幼》、《游子归家》等,称这些作品在ReelShort平台上的版本与原作在剧情结构、角色设定等方面“基本相同”。
根据点众科技描述,发现侵权后,该公司第一时间要求ReelShort的运营方——枫叶互动(Crazy Maple Studio)下架相关内容。但即使通过律师函和多轮沟通,枫叶互动方面也仅部分回应,仅下架了其中三部剧集,其余仍在播放。
据接近点众科技人士表示,“两边老板都沟通过,基本无效”、“点众证据收集该做的早就做了,只能说是逼得没办法了”
紧接着,由咪蒙团队孵化的“听花岛”也发布公开声明,称其原创作品《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冷面小叔宠嫂无度》同样遭到ReelShort平台“1:1抄袭”。
听花岛还晒出截图进行拉片式对比,截图显示显示,ReelShort上线的《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与《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存在高度重合剧情:女主救储君获信物、男主登基寻恩人,关键证据当庭被毁、反派误认皇帝为乞丐等场景几乎复刻。另一部《Mated to My Brother-in-Law Alpha》被指抄袭《冷面小叔宠嫂无度》,从“葬礼接回怀孕女主”到“女主拒打麻药保胎儿”等情节高度一致。
听花岛称,从2024年6月起,相关侵权剧集《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Mated to My Brother-in-Law Alpha》相继上线,剧情起承转合、角色设计乃至关键桥段均与原作高度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听花岛还提到,ReelShort早期管理团队曾多次提醒他们注意其他平台抄袭自己的作品,这一行为一度让他们误以为ReelShort“有版权敬畏之心、在共同维护行业底线”,而如今却发现这一“头部平台”本身就是主要侵权方之一,令其“愤怒与震惊”。
两个声明不约而同地指出,ReelShort作为短剧出海的标杆平台之一,在未取得版权授权的前提下进行连续性抄袭,其行为不仅违背了基本的行业伦理,也在海外市场传播了“内容出海=版权侵权”的负面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短剧的整体国际形象。
除了这两家公司,麦芽短剧也加入了维权的行列。据麦芽传媒负责人透露,早在去年12月,ReelShort就因盗播麦芽短剧被投诉,当时其负责人还签了《承诺函》表示尊重知识产权。
麦芽短剧海外负责人王利在朋友圈分享称:ReelShort的法务总监曾从双方的沟通群中突然退群消失,ReelShort的创始人曾亲自签署不会侵犯麦芽知识产权的《承诺函》但又随意推翻,“被逼无奈通过朋友圈发声”。
二、短剧扩张路径下的隐性成本
这起集中爆发的版权纠纷背后,是短剧出海快速扩张、内容密度高度依赖爆款逻辑的一种“典型副产品”。
微短剧这几年出海方面进入了爆发式扩张。据短剧自习室相关数据,2024年Q3至2025年Q2,海外短剧季度收入平均增速达47.1%,短剧出海成了新的造福神话,也将枫叶互动等公司推到了风口之上。
ReelShort是上市公司中文在线参股的枫叶互动推出的短剧平台,成立于2022年8月。据财新报道,ReelShert早期以译制微短剧内容为主,但缺乏本土化面孔的内容打不开市场;后开始用网文底本换上外国演员尝试,以狼人吸血霸总、豪门等热门女频题材爆款短剧在北美市场笼络到了核心用户群。
ReelShort将国内热门网文内容“简化改编”后,由海外演员本地化翻拍,以1-2分钟每集的方式上线北美市场。这种高度压缩的内容形式,迎合了海外年轻用户对“轻量级、高反转、快节奏”内容的偏好,也使平台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
这一平台的推出时机正好和短剧出海的浪潮结合。在过去两年,短剧出海成为行业趋势,海外短剧也成为不少公司的宣传点。
2022年短剧起势时,中文在线在年底对外表示自己推出了短剧平台ReelShort。之后,股价一直颇为低迷的中文在线,在多个交易日收获多个涨停,其市值曾在两周内暴涨超过200亿元。
据点点数据预估,2024年上半年,ReelShort全球双端内购收入约为5034万美元(合人民币约3.57亿元),而在2023年全年,该收入为2888万美元(合人民币约2.05亿元),半年时间,这一收入翻了1.7倍。
中文在线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ReelShort出品方枫叶互动营收达到29.1亿元,同比增长324%,净利润同比增长314%至791万元,其收入规模甚至超过母公司中文在线同期总收入的两倍。
而在产品端,“ReelShort”在2025年3月23日到4月29日期间,曾连续238天稳居美国Google Play娱乐应用免费榜榜首。截至2025年5月,“ReelShort”全球下载量超1448.6万次。
在表面高速增长之下,短剧出海和相关公司也潜在隐忧。短剧自习室数据显示,海外短剧2025Q2增速显著回落,增速下降68%,其中主要原因是用户增长遇到了瓶颈。而据数字化内容营销机构DataEye-ADX统计,2025年开年至今海外短剧市场投放广告素材超180万组,与去年同期相比的投放量飙升超10倍。
更多的短剧玩家进入,以及用户增长的瓶颈,带来的是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及为了抢占市场所需要的巨大的成本投入。
这也为不少出海平台带来了压力。据娱乐资本论2024年的报道,2023年枫叶互动虽然营收同比增长87%,达到了6.86亿元,但净利润却只有24.42万元。此外,枫叶互动总负债达到了3亿元。2024年一季度中文在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都亏损了6000多万。
这篇报道还提到,枫叶互动总资产4.2亿,其中流动资产仅为0.3亿;总负债3.06亿,其中流动负债达3亿,已远超流动资产。
这种财务结构的紧张情况延续到了今年。最新的财报显示,中文在线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8794万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6846万元;扣非后净亏损为9369万元,上年同期的扣非后净亏损为6861万元。
这意味着,在内容更新需求激增、用户留存压力上升的背景下,ReelShort面临着典型的“高周转、快迭代”内容生产逻辑,必须持续寻找具有爆款潜力的新剧本来源。
早在2023年短剧出海热时,就有媒体提到,因为海外短剧的剧组数量和人才资源有限,大多数平台的产能速度完全跟不上观众的需求,这成了当时短剧出海的的痛点。当时自媒体深响观察ReelShort、GoodShort等短剧平台,发现其从立项到上线最理想的周期是一个半月,囿于内部人才资源紧缺,每个月上新的数量基本是在两部左右。
而版权购买、原创开发与本地化制作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显然与其商业模型存在冲突。在此情境下,通过复制已有爆款剧集的叙事结构并换脸翻拍,成为一种高效且成本可控的选择,也成为版权风险频发的根源。
据36氪报道,抄袭在海内外短剧行业中极其普遍,将海外爆款的短剧翻译下来让国内编剧照抄,或者反过来的情况都存在。以至于现在行业内为了剧本保密,有些短剧演员进了组才知道剧本是什么样。
抄袭是部分企业寻求高投产比的快速解,但绝不是短剧出海长期发展的最优解。
三、从版权到精品化:短剧行业的系统性挑战
事实上,短剧行业当前面临的版权争议,已不仅是个案问题,而是行业增长方式与制度滞后之间的系统性矛盾所致。
相比传统网剧,微短剧因其篇幅短小、产量密集、更新频率高,长期游走在版权边界的灰色地带。在爆款导向的内容生产逻辑之下,原创剧本开发周期长、投入高,而通过搬运、改编甚至直接抄袭的方式则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填补内容空窗。
与此同时,精品化趋势也愈发明显。听花岛等公司开始强调“厂牌意识”与剧本标准,从内容开发源头提升原创能力,并希望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版权资产。类似于早年网剧由“野蛮生长”转向“精品主导”的发展路径,短剧也正在经历一次系统性调适。而探索短剧精品化,以及持有IP的公司,则更容易被抄袭困扰。
在今年7月2日,“听花岛”就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关于精品短剧《家里家外》被抄袭的公开声明”,指出在快手、微信小程序、抖音等多平台上线播出的《歪出一片烟火人间》在内容的情节串联、顺序安排、分镜设计、镜头语言、画面衔接、台词等方面与《家里家外》高度相似,并附上多组对比截图。
近年来,短剧IP价值也逐渐受到市场与监管机构重视。此前,哇唧唧哇短剧版《偷偷藏不住》与晋江文学城之间的纠纷,同样反映出IP归属与授权边界模糊所带来的法律风险。最终司法环节的介入,促使行业开始更加注重版权确权与许可流程的规范化。
频繁的短剧版权纠纷,引来了有关部门和行业性的规范需求。在2024年7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微短剧版权保护倡议书》,抖音、快手、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哔哩哔哩等主流平台陆续响应,建立投诉渠道,提出整治搬运、抄袭、翻拍等行为的具体机制。这表明短剧行业正在尝试从爆款逻辑向标准机制过渡。
在今年4月,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表示,在接下来组织开展的“剑网2025”专项行动中,将规范微短剧版权秩序作为重点任务,指导各级版权执法部门查办网络视听领域大案要案。
在很长一段时间,建立更加严格且及时的行业反盗版机制,将会是短剧行业的一个重要命题。但随着短剧出海进程加快,又将这一问题进一步外溢。
听花岛在声明中提到,公司每月都要发出多封律师函,但由于维权机制低效,成效甚微。“跨国维权”尤其困难,不仅在于法律体系差异,还包括对方公司往往设立在海外,身份查证与证据获取都存在法律障碍。更严重的是,一些抄袭方已具有较强话语权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削弱了中小内容创作者的谈判能力。
《法治周末》的一篇稿件认为,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壁垒、内容合规的文化差异、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制冲突,构成了制约当下短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面对复杂多变的法律环境,构建系统性的规制框架已成为短剧行业存续的必然选择。短剧出海的法治化进程,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产品从“流量扩张”向“规则输出”转变的历程。
短剧若要走向精品化与品牌化,必须构建“内容创作—版权确权—IP运营—衍生变现”的完整价值链。而当前频发的版权争议,正是这一链条最脆弱环节的表现。
短剧出海更是可以放在更加宏观的文化视角上来理解,在最近一段时间,短剧出海被主流媒体频频报道,比如央视网的一篇报道,就认为短剧出海映射出中美在文化产业合作上的活力,短剧合作则是有望打开中美文化产业合作的新空间。
ReelShort卷入的版权风波,不只是一个平台与两个公司之间的法律纷争,而是整个短剧行业发展模式的一面镜子。内容创作、平台扩张、市场出海之间的张力,正在催促行业重新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这一事件也为行业提了个醒,短剧的下一阶段不是谁能生产更多内容、制造更快爆款,而是行业能否构建起明确的版权机制与治理体系。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抄袭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中国短剧整体信誉与长期成长的核心风险。
听花岛在声明中写道:“如果行业头部平台都悍然抄袭,那么短剧出海的第一步,不是文化出海,而是官司出海。”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受损的不仅是被侵权的中小创作者,更是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全球话语权。
未来的短剧竞争,不仅在创意、制作与流量,更在机制、规范与秩序。唯有如此,短剧才能从爆款模式真正走向可持续、可复制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