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罚单!宏利基金

adminddos 2025-07-28 23:01:38 2
罚单!宏利基金摘要: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券业行家

  一张 7 万元罚单,为何让外资公募“翻车”?五年前的旧账为何现在才曝光?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一则行政处罚公告引发行业关注——宏利基金因违反外汇登记管理规定被给予警告并罚款7万元。这张看似金额不大的罚单,不仅揭开了外资公募在合规管理中的细节短板,也让这家国内首家合资转外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罚单溯源:五年旧规触红线

  7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发布京汇罚〔2025〕29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宏利基金因违反《外国投资者境内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七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五)项,对其处以警告及7万元罚款。

  据处罚文件显示,宏利基金的违规行为直指外汇登记管理环节。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因减资、清算、利润分配等需向境外汇出资金时,必须先行办理登记;外国投资者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设立金融机构,也需参照规定办理登记。这意味着,外汇登记并非“形式流程”,而是外资机构境内投融资活动的法定前置程序。

  对此,宏利基金迅速回应称,该事件发生在约5年前,彼时公司尚未完成外资独资转型,目前已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并妥善解决。回溯时间线,2022年11月,证监会批准加拿大保险巨头宏利金融旗下子公司收购中化集团所持股份,泰达宏利基金正式更名为宏利基金,成为国内首家合资转外资控股获批的公募基金,而涉事违规行为正发生在这一转型前的关键阶段。

  外资之路:转型背后规模困

  宏利基金的历史可追溯至2002年,其前身是我国首批合资基金公司之一的泰达荷银基金。成立23年来,公司历经多次股权变更与更名:从泰达荷银到泰达宏利,再到2022年底正式启用“宏利基金”之名,背后是外资股东宏利金融集团逐步掌控话语权的过程。目前,宏利投资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与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持有其100%股权,标志着其彻底完成外资独资化转型。

  作为外资资管巨头宏利金融集团在华核心平台,宏利基金背靠母公司超过1.1万亿美元的管理资产规模(截至2024年末),本应在跨境投资领域具备天然优势。但从规模数据看,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管理总规模为955.61亿元,在全市场162家公募中排名第63位;非货币管理规模616.40亿元,排名第64位。

  深层挑战:人才动荡结构偏

  罚单之外,宏利基金正面临更为严峻的发展困境。近三年来,公司核心人才持续流失,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

  2025年1月,曾创造 17.83%年化回报、管理规模占公司权益半壁江山的“台柱子”王鹏突然离职,他手里的 6 只基金怎么办?持有人该慌吗?同年3月,曾任总经理的首席信息官高贵鑫离任加盟天弘基金。此外,2024年研究部总监张勋、总经理助理兼权益投资总监刘欣等核心投研人员也相继出走。

  图1:宏利转型机遇A-王鹏业绩

  数据来源:Wind,券业行家整理

  高层动荡同样不容忽视。2022年外资全资控股后,公司高管层经历“大换血”:2022年底金旭接任董事长、高贵鑫出任总经理,2024年8月丁闻聪接任总经理,不到两年时间总经理两度更迭。频繁的人事调整导致战略连贯性不足,也让市场对其内部治理能力产生疑虑。

  产品结构失衡则进一步加剧发展压力。截至2025年二季度,“债券 + 货币占比 79%,权益类仅 19%,相当于把鸡蛋几乎全放在‘稳健篮子’里,却收着 1.5% 的‘高价管理费’,投资者真的买账吗?”

  图2:宏利基金在管规模分类

  数据来源:Wind,券业行家整理

  行业镜鉴:合规底线不可破

  尽管宏利基金强调此次违规事件已妥善解决,但这张罚单仍为外资机构敲响了合规警钟。

  法律人士指出,外汇登记绝非形式流程,而是外资机构境内投融资的法定前置程序,即便实体交易合法,未按规定登记也可能触发法律责任。

  对于宏利基金而言,此次处罚既是挑战也是重塑信任的契机。如何在合规前提下稳定核心团队、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投资能力,将是其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宏利基金的案例再次证明: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机构,合规经营都是立身之本,唯有将风控嵌入业务全流程,才能在日趋规范的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你持有外资基金吗?你最担心基金公司的哪些问题?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