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黄浦江畔AI盛会如约而至,上海如何干好“年轻的事业”?

adminddos 2025-07-25 21:11:30 2
黄浦江畔AI盛会如约而至,上海如何干好“年轻的事业”?摘要: ...

2018年9月,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徐汇滨江问世。弹指一挥间,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幕将启,AI已成为上海的一张“金色名片”。

数据显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由2018年的134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30亿元,全市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由2018年的约10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29.9万人。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将于7月26日至28日在浦东世博中心、世博展览馆、徐汇西岸等地同步启幕,30余个国家和地区1200余位嘉宾确认参会,包括12位图灵奖、诺贝尔奖等顶奖得主。今年的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将集中发布3000余项前沿展品,覆盖大模型、AI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规模刷新历届纪录,有10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新品将登场。

八年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何以成为全球AI领域的“风向标”?给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赋能?上海将如何干好这项“年轻的事业”?

抢抓战略机遇

2017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2017年11月,上海发布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2018年9月17日,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也是在这次大会上,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围绕人才队伍、数据资源、技术创新、空间生态、资本力量等五大发展要素推出22条具体举措。在集聚高端人才方面,将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人才和核心团队纳入“人才高峰工程”。在资本支持方面,上海将人工智能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千亿规模的人工智能发展基金。

此后,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2019年5月21日,由工信部批复的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上海启动建设,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交易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同年5月25日,在2019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启动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行动方案(2019-2021)》《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等政策,为人工智能发展进一步指明清晰的路径。

除了制定政策法规,上海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并通过每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支持和吸引人工智能优秀企业、人才团队、创新项目等在上海落地。

年轻的事业

今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考察时鼓励青年创新人才,“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总书记对上海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取得的实效给予肯定,提出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从2023年9月“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在徐汇西岸揭牌,到2024年7月浦东张江“模力社区”正式启用,上海的大模型产业空间布局已经成型,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不断涌现。2025年一季度,上海全市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地,徐汇区已汇聚稀宇科技、商汤科技、阶跃星辰、无问芯穹、星纪魅族、特赞科技和斑马智行等7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即“北斗七星”),形成“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协同”的大模型闭环生态,正成为全球AI创新的“超级节点”。目前,徐汇已有10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今年将再招引600家,不断拓宽大模型产业链和生态圈。

大模型企业阶跃星辰创始人姜大昕觉得,模速空间周边形成了AI的垂直产业生态,“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让大模型企业能快速获取服务、找到合作方、对接相关资源。在无问芯穹创始人夏立雪看来,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上海给力的产业政策与生态环境。2023年9月,夏立雪带着6名团队成员挤进模速空间一个不足50平方米的格子间创业,两年不到,无问芯穹团队已从7人增至近百人。

如今,徐汇区抓紧制定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工作方案,打造青年创新创业首选地。徐汇区副区长魏兰表示,区里密集召集了十余场青年人才座谈会,针对年轻人提出的诉求,制定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人才专项政策,不仅为初创团队、优秀团队提供办公空间、居住空间的减免政策,还将成立5亿元的人工智能领域青年创业基金,用于扶持、支持初创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人工智能。

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形成了从芯片到终端、从技术到应用的高能级、全链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出了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等产业集聚空间,集聚数百家创新主体,全国首个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浦东加快发展。截至2024年底,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占全市40%。

2023年2月创立于浦东临港的智元机器人,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人形机器人赛道最受关注的头部企业之一,今年1月出货量突破1000台,7月又中标7800万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采购大单。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几十台智元机器人将围绕工业制造、物流、商超服务、文娱表演、教育科研等五大商业应用场景进行展示,让大家实际看见机器人怎么干活。

2024年7月6日,上海,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列队迎宾吸引观众。视觉中国 资料图

从展馆延伸到全城

2018年以来,7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累计吸引了6000余名海内外顶尖专家、25亿人次线上参与,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顶级盛会之一。上海的AI火种可以说已成燎原之势,以徐汇“模速空间”、浦东“模力社区”为核心,形成“一东一西、一软一硬”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实践,年轻一代正以蓬勃创造力推动AI技术突破边界,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具活力的创新引擎。

今年的大会上,青年力量也将呈现爆发式集结: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达40%;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征集论文近200篇,投稿作者平均年龄29岁,其中博士及在读群体占比79.4%。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立“科学之问、数学之问、模型之问”三大前沿议题,赋予年轻人更大的创新对话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大会,不仅是一场前沿技术展示盛会,更是将AI深度融入城市生活肌理的生动实践。

首度推出“WAIC CityWalk环游记”,首创生活智能环、城市服务环、产业生态环三大场景,从会场展馆延伸至全城,打造“AI艺术之路”“AI模型之路”“AI文旅之路”等多条漫游路线,串联起全市124个打卡点,让AI走进城市地标,形成面向公众的科创体验新图景。比如,在“WAIC里”主题街区,机器人将化身老上海里弄中的技能主角,在文艺站、修理铺、小吃街等场景中,完成打鼓、书法、煮串、剥蛋等高精度操作,另有体操、变脸、舞狮、太极等4天30场机器人快闪秀。

公众也将有更为深刻的感知。本届大会将连续4天在户外举办飞碟eVTOL起降、无人机消防与监测等飞行展演,L4级无人出租与无人巴士构成无人接驳体系,提供可实时体验的智慧交通;“WAIC UP之夜”“创新之夜”两大夜场活动将汇聚全球顶尖AI技术、展示AI魅力。

人工智能走入千行百业,智能时代可感可及。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打开新惊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