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姓名配对www.jixiangqiming.vip:在线测算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指挥的提线》被定为捷克“冲奥”种子选手,但电影人不买账

adminddos 2025-07-25 11:01:19 5
姓名配对www.jixiangqiming.vip:在线测算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指挥的提线》被定为捷克“冲奥”种子选手,但电影人不买账摘要: ...

第9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于2026年3月15日举办,距离眼下尚有时日。不过,按照规则,最佳国际影片的申报会在10月初截止,其实也就剩下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因此,不少国家的电影机构已着手此项工作,考察2024年年底至2025年9月期间已经上映或是即将上映的本国影片中,哪一部有望为国争光。

捷克“冲奥片”的遴选也已启动。近日,负责该项工作的捷克电影电视学院(Czech Film and Television Academy)推出了今年的三部候选影片,分别是纪录片《我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公路片《旅行拖车》和剧情片《指挥的提线》。但在写给学院全体成员的电子邮件中,负责统筹选片工作的委员会竟然白纸黑字直接建议大家投票给《指挥的提线》,引来人为操纵选举、涉嫌舞弊的抗议。

学院成员向媒体公开的电子邮件中赫然写道:“根据现行章程第七条,委员会建议投票给影片《指挥的提线》,理由包括它符合提名所需的影片质量标准,故事主题强而有力,也能为国际评委所理解,导演手法敏锐,也容易配合上有力的奥斯卡竞选策划,这一点对影片获奖至关重要。”

《指挥的提线》聚焦布拉格童声合唱团的性侵事件。

确实,由捷克导演翁德雷·普罗瓦兹尼克编剧并执导的《指挥的提线》,在本月结束的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虽未能获得最高奖项,却赢得大量媒体的赞誉。该片受真人真事启发:曾经赫赫有名的捷克布拉格童声合唱团在2011年时宣告解散,原因在于其缔造者博胡米尔·库林斯基(Bohumil Kulinsky)被控在1984年至2004年间共计性侵49名合唱团成员,被判处三年监禁。在《指挥的提线》中,导演普罗瓦兹尼克由少女卡洛琳的视角出发,揭示了这个合唱团的重重内幕,不论是题材还是话题性上,确实都很符合当下的好莱坞主流叙事。

纪录片《我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呈现摄影家查科伏科娃的跌宕人生。

相比之下,纪录片《我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首映于去年的德国柏林电影节,拍的是捷克女性摄影家查科伏科娃(Libuše Jarcovjáková)的艺术人生,评价虽然也是相当不俗,但拍摄方式较具实验性。

《旅行拖车》为导演苏珊娜·基希内罗娃的长片首作。

而由导演苏珊娜·基希内罗娃自编自导的《旅行拖车》,则是她的剧情长片首作,虽亮相于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但故事较为公式化,评价只能说是一般。

在发给媒体的解释函中,捷克影视学院表示,今年的选票程序相比以往略有变化。去年,全体投票人由报名提交的全部13部捷克影片中进行选择,最终推选出的《浪潮》一片杀进了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候选长名单,但最终未获提名。今年,影视学院改革制度,设立主席团委员会,内部先搞一轮筛选,由8部影片中选出了这3部影片,再由大家投票决定。至于电子邮件中提到的“现行章程第七条”,说的就是委员会“可就第二轮投票向学院成员提出建议”。

去年,聚焦“布拉格之春”中广播媒体声能的《浪潮》代表捷克“冲奥”。

对此说法,也有学院成员表示,改革可以,但事先未能经过充分讨论,这一点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捷克公共电影基金会旗下专门负责向海外推广捷克电影的捷克电影中心负责人玛赫塔·桑德罗赫娃女士(Marketa Santrochova)就在接受美国媒体《综艺》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的选片其实都由全体学院成员完成,过程也相当顺利。“不存在主席团预选一遍,也不存在第二轮的推荐影片,这次的改革做法遭到大量成员的批评,因为这给人一种操纵选票的感觉,破坏了投票过程的公正性。因此有不少成员已经决定,今年索性不参与投票。”

此外,她还指出这样的所谓改革,可能会在社会上引起公众怀疑,对于整个捷克电影界的声誉,也难免造成影响。而对于被提名的三部影片尤其是《指挥的提线》的创作者普罗瓦兹尼克而言,他们并无任何过错,却莫名卷入其中,同样也是一种伤害。

事实上,除了上述变化之外,今年的捷克选片还出现了报名截止日期提前(由过往的6月底提前到了5月31日)以及投票人必须是捷克国籍的要求。这样的做法,同样也引来不少非议。曾担任欧洲电影学院主席的英国制片人迈克·多尼(Mike Downey),本身也有过在捷克制作电影的经历。他在接受《综艺》采访时表示,据他所知,这次激进的制度改革并未经过学院全体成员大会决议,实在非常不妥。“一方面,委员会向成员给出投票建议的做法,非常不民主。另一方面,身为欧盟成员国,将投票限定在捷克公民范围内,也是奇怪的做法。毕竟,一直以来捷克都活跃着相当数量的非捷克国籍的电影人、艺术家。”

而三部候选影片的主创也是对这次的事件各有看法。其中,得益的一方——《指挥的提线》的制片人伊利·科内奇尼(Jiri Konecny)表示对学院的改革表示全力支持。但《旅行拖车》的制片人达格玛·塞德拉奇科娃(Dagmar Sedlackova)则批评说:“委员会的推荐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会破坏信任。对我来说,这种做法让这种投票机制失去了意义,剥夺了学院成员自己评价电影的权利。”而《我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的制片方只是简单表示,愿意尊重影视学院的做法,也相信学院成员都能秉公投票。

历史上,捷克斯洛伐克自1963年开始参与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前身最佳外语片的竞逐,杨·卡达尔的《大街上的商店》和伊日·门泽尔执导的《严密监视的列车》曾在上世纪60年代相隔一届拿下过两座小金人,令“捷克电影新浪潮”运动为世界影坛瞩目。1993年捷斯分家,捷克独立报名参加奥斯卡至今,1997年凭扬·斯维拉克执导的《给我一个爸》再度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在此之后便再无建树,而且已连续21届连提名都未能获得。

左起:《大街上的商店》曾获1966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严密监视的火车》曾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给我一个爸》曾获19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情况,负责选片工作的捷克影视学院今年锐意改革。按其说法,报名截止日期提前就是为了能更早选出影片,让整个团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组织宣传活动。而且,除了影片本身的艺术水准之外,影片的制作团队还要在报名送选时向委员会详细介绍自己的营销和公关策略,最好还能有具有美国电影市场经验的国际发行商参与其中。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