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自6月30日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王毅外长先后在布鲁塞尔、柏林、巴黎与欧盟三大机构及德法高层进行密集会晤。7月2日,王毅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时表示,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就越需要加强团结协作,坚定做动荡世界的稳定力量。中方愿同欧方加强沟通协调,筹备好新一次领导人会晤,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内涵、开辟新前景。

7月4日上午,在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的“中欧关系:探索合作新路径”的小组讨论上,参会嘉宾围绕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一关键时间点,就中欧关系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展开讨论。
嘉宾们表示,中欧之间当前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更多方式重建互信,并抓住当前的时机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嘉宾普遍强调中国始终视欧洲为伙伴,认为欧洲应提升战略自主,中欧关系不应受第三方力量影响;欧方嘉宾在认可中欧在多领域存在合作空间的同时,也提及了中欧在经贸、地缘政治、规则制定等领域的摩擦,特别是涉及稀土、电动汽车等问题。
讨论嘉宾:(以发言顺序排序)
史明德:中国前驻德国大使、中德友好协会会长
斯特法诺维奇:塞尔维亚驻华大使
安博思:意大利驻华大使
戴伟恩:挪威驻华大使
周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博尼法斯:法国国际战略关系研究所所长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理的专家观点:
中欧建设性接触已经过去
史明德:50年来无论是中国、欧洲还是中欧关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欧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中欧已经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格局的新变化。50年中欧关系发展最宝贵的经验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当前形势下中欧关系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何去何从,既取决于中方,也取决于欧洲方面。
50年来,中国对欧洲的政策始终是稳定的,长期的,可以预期的。但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和定位不断地变化。近年来,一些欧盟成员国日益把中国定位为“竞争者”,强调中欧竞争和对抗的势头并没有减弱。
欧洲现在的内外处境还是比较困难的,对内经济乏力、政治生态恶化、难民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在增加,各国政府和欧盟机构的行动力都受到了影响。对外,欧美关系发生了重大逆转,对俄罗斯关系持续不断恶化,与中国的摩擦矛盾也在增加。欧洲需要反思自己,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和自己的利益,重新找到符合自己利益发展需要的政策和战略。
欧洲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其实就是欧洲自身。欧洲需要推动自身的改革和变化,提升自己经济的科技竞争力,走自强自立的道路。欧洲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但也不应该“打中国牌”。中欧关系应该有内在的动力和逻辑,不应受第三方影响,更不应受制于第三方。欧洲如果对世界的变化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没有一个坚定的决心,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和措施,“战略自主”就是纸上谈兵。
中国愿意看到一个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欧洲,乐见一个团结强大和战略自主的欧洲。建交50周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回顾一下50年来中欧哪些做得好,现在有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抛弃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经验。中欧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需要的是更多团结,不是分裂,更多合作不是脱钩断链,甚至对抗,最重要的是要承认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合作是共赢,不是风险,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
安博思:欧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中欧关系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对意大利来说,作为欧盟的一员,中欧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意大利很重要,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双边关系。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
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中欧关系,理解中欧关系的多个层面。对欧盟而言,我们持续通过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待中国,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方式、更好的战略,更好地了解整个复杂的中国。
在外交关系中,1995年欧盟制定了欧中长期关系文件,2003年欧中确定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些都是多年的战略性合作的基础成果。必须意识到,中欧建设性接触已经过去了。2019年,欧盟将中国定义为“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这其实是在描述现状,而不是提出全面的对华政策。目前的挑战就是欧盟如何定义一个在未来几年连贯一致的对华政策,要找到一个新的共识,找到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方向。
从务实层面,我们要实现经济关系的再平衡,举个例子,现在欧洲有1058个对华市场准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这非常有挑战。中欧关系中,对话非常重要,相互理解非常重要。从意大利的角度来说,意大利也重视与中国对话,重视与中国的文化还有人文交流,这对未来非常重要。
塞欧关系和塞中关系并不排斥
斯特法诺维奇:欧中关系极其重要,而且影响全球。在有些领域,比如说环保领域,欧中双方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有利于全人类的发展,在其他领域,比如说贸易、投资、技术转让和全球治理等领域,都需要欧中更紧密的合作,才能充分地利用好欧洲和中国最全面的潜力。欧洲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构成的,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共同提供发展当中的经验,分享技术和专长,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治理。虽然欧中对待其他领域的政策上可能有不同,但从长期来看,欧中如果能够强强联手、加强合作的话,肯定会对所有各方都有好处。
塞尔维亚有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一直推动平衡的外交政策、军事上的中立,也推动和平稳定以及互利互惠的合作。塞尔维亚既推动与欧盟的一体化,也非常重视与中国的传统友谊,致力于推动塞中命运共同体建设。
这种双重性并不矛盾,塞欧关系和塞中关系并不排斥。加入欧盟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也是理性的选择,塞尔维亚非常重视与欧盟成员国的关系,而且与欧盟以及欧盟成员国在各个领域都有合作。塞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基于相互支持的,在双边关系的各个领域都发展得非常好,包括基础设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高新技术以及创新等等。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的汽车、钢铁、矿山业的投资带来了3.2万个就业机会,同时这也改变了塞尔维亚这些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世界上各地都存在着冲突,紧张态势不断加剧,全球不稳定也在上升,更需要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加强建设性的对话。塞尔维亚非常愿意推动这样的对话,不仅仅在贸易和基础设施及投资领域,同时在能源韧性、产业链稳定性和安全方面也非常愿意推动对话。今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对推动各领域合作的提升带来了绝佳的机会,虽然中欧在治理模式方面存在着不同,但基本上所有的领域关系都在蓬勃的发展,中欧之间稳定的关系对于双方还有全世界都有好处。
戴伟恩:挪威是非常务实的民族,因此挪威看待世界也采用务实的方式。挪中有很多利益交汇点,我们在寻求共同利益。
对挪威来说,中国是越来越重要的伙伴,比如在气候领域,挪中有很多交流;很多挪威公司的经济活动也跟中国相关;在和平和其他领域,中国增加了对世界事务的参与。这也是挪威首相去年9月访问中国时传递的信息,挪威想要、需要也不得不与中国合作。同时,挪威也非常愿意与中国共同推动维护安全和管理风险的努力。当然,各国在重要的问题上有各自的看法,包括怎样治理国家、人民应享受怎样的自由等等,但我们有共同的利益,而且这种共同利益非常广泛。
世界现在面临着全球化更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因为个别国家采取了单边主义行动,另一方面也是我们面临了一个脆弱的、不平衡的系统,比如一场地震、一场海啸、一场疫情,或者一个国家的总统选举,或者某一个生产体系的崩溃,就会影响各个国家。挪威愿意跟中国和欧洲的其他伙伴一起努力,让全球化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挪威仍然相信国际贸易体系,也相信一个包容的全球化经济对世界各国都有好处。
要更正“系统性对手”阐述的定义
周弘:特朗普2.0时代,中欧关系正迎来“机遇之窗”,在中国与欧洲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欧都应该重新调整政策,特别是在欧洲。
如果欧洲确实要推动“战略自主”,那可能还需要很多年,不可能一蹴而就,中欧关系也就面临一个转型期。由于文化不同,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调整可能比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调整跟容易。首先,中欧之间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中欧之间缺乏信任,比如乌克兰危机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欧洲很多人仍然相信中国是站在俄罗斯背后的。经贸领域,中欧之间存在贸易冲突,经贸协定的谈判也存在问题,原本贸易摩擦可以通过世贸组织来解决,但世贸组织现在的运行也不是很顺畅。
其次,近年来中欧间在彼此认知上也存在误解,疫情阻断了中欧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这也是中欧关系近年来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中欧已经重新开始务实合作,恢复对话,第一是战略对话,第二是经济和贸易合作,再比如说学生交流,还有加强行业对话,把“系统性的竞争对手”这个定义改变为系统性的相互学习等等,特别是在工业产业政策方面的对话,有助于避免误解和误读。重要的是,我们所有方面的交流至少要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最后,中欧要合理看待彼此的缺点和优点,要相互尊重,要有耐心、有建设性地沟通,要务实、稳步地合作,特别是要把“系统性对手”这个定义改成一个更正确的定义,改变这种有敌意的说法。在全球治理层面,中欧要坚持法治和多边主义,否则机会就很容易溜走,导致未来出现更多不确定性、发生更多冲突。
博尼法斯:2019年以后,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变,比如俄乌冲突、新一轮巴以冲突、特朗普再次当选等,这些都影响了中欧关系。
2019年欧盟委员会将中欧关系定义为“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中欧之间当然有合作也有竞争,但“系统性对手”这个说法是有敌意的。中国有需要改变的地方,欧洲也是如此,但双方应该承认不会改变彼此的政治体制,如果没有哪个中国人想改变欧洲的体制,那欧洲也不应该试图改变中国的体制。
中欧在经济上确实存在竞争。中国加入WTO时是一个中等国家,但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中法贸易额接近800亿美元,这表明中法贸易关系非常重要。欧洲认为中欧之间的竞争必须是公平的,我们必须要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下应对这些分歧,要加强政治领域的合作。
中欧在很多领域上都有共同利益,我们都支持捍卫多边主义和有关国际机构,比如世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中欧立场比欧美立场更接近,这是中欧在战略层面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中欧都希望推动非洲等地区的发展,这也是双方的共同利益点,还有一些其他领域,中欧都可以展开合作。
吉祥起名网 吉祥起名网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