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最近,全网突然开启了一场关于 " 充电宝税 " 的大讨论。
起因是上周,民航总局发布新规:自 6 月 28 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这个规定落地之快,让很多乘客压根没反应过来。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对这场 " 充电宝猎巫运动 " 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并发起投诉。

网友向民航局局长信箱投诉
有网友指出,这次爆炸的罗马仕充电宝本身就是通过 3C 认证的,"3C 的都能炸,结果把没 3C 的全禁了,这合理吗?"
关于 3C 强制认证的时间问题,也成了网友吐槽的焦点。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开始对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等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3C 认证),根据规定,2024 年 8 月 1 日后,未获得 3C 认证的产品将不得生产、销售或进口。
对此,不乏网友质疑称," 既然 2023 年 8 月才开始 3C 强制认证,2024 年 8 月以后才不让生产销售,那在这之前生产的怎么办?"
该网友还提到:" 就算 3C 标准更严格,为什么要把商家的问题转嫁给消费者?这是我选的生产批次吗?"
更有人提出了充电宝 " 国际标准 " 方面的疑问:" 很多外国充电宝只有 CE 认证,那老外来中国是不是也得交一次充电宝税?还是护照能特别关照?"

但事实上,从民航局政策来看,这次 " 充电宝新规 " 针对的就是境内航班。
于是更有人吐槽:" 难道飞机飞国内的就怕自燃,飞国外的就不怕了?这是什么逻辑?"
也有人干脆嘲讽:" 不去管 3C 的漏洞,专门管倒霉的使用者,省事多了。"
还有网友分享亲身经历:" 我回中国没影响,但回首尔就不行了,只有 3C 充电宝能过安检,我带的国外充电宝要当场绞杀。国外没有 3C,这特产只能回国买。"
最后,有网友直接把这个现象总结为 " 变相拉动消费 ":" 其实可以直说,欢迎来中国买 3C 充电宝,不仅国人得买,外国人也得买,这经济不就上来了吗?"
为了确认乘客携带充电宝在国内、国际航线的执行标准,我问了国内华北某机场的一位负责人,他直言:" 关于国际航线,各地机场规定的确不完全相同。一般国际不执行新规,还按原先标准,但也没统一文件,未来会不会临时通知也不好说。"
这句话,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网友觉得这个规定既仓促又混乱。
一个光速上马的民航新规让无数充电宝一夜之间变成 " 机场弃儿 ",争议还在继续,吐槽也远未结束。
二
很多人对这次 " 充电宝猎巫运动 " 气愤不已,认为是莫名其妙的安全恐慌。
但如果往前翻翻民航历史,你会发现,锂电池这东西真的是航空界的 " 未爆弹 "。
过去几年里,全球民航客机上和锂电池相关的事故正在加速发生。
最典型的是,韩国方面曾公开表示,备用充电宝可能是釜山航空客机起火的原因。
今年 1 月,一架从中国大陆飞往香港的香港航空航班,也因为头顶行李舱里充电宝起火,被迫紧急降落。
还有一份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统计:2023 年,全球每两周就有三起锂电池过热或起火事故,而 2018 年才平均每周不到一起。
换句话说,飞一次短途航班,舱里就可能埋着几百个高风险电池,而且这些电池品牌和生产批次鱼龙混杂。
因此,民航局出台充电宝登机新规也不是完全没依据。
就在今年 6 月,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因为 " 过热甚至燃烧风险 ",先后宣布召回了超过 120 万块充电宝,这是国内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动电源召回潮。
从监管角度看,这些召回正是新规的直接导火索。
今年 6 月,在民航局召开的一场安全会议上,一位外航从业者和我说:" 这次会有 184 家外航参加,一位负责人和他反复强调一件事:宁可挨骂,也不能再出一次大事故。"
不过,和中国民航领域政策的雷厉风行比起来,欧洲对民航的管控就显得温和许多,也给足了市场反应时间。
例如,近期欧洲议会交通委员会最近投票通过了一项修正案:禁止航空公司对 7 公斤以下的行李收费。
这项规定,虽然引起航空公司强烈反对,但在投票后,还要经过各国政府谈判,最后才能生效。

有航空业内人士调侃:" 在欧盟,一项民航领域禁令从提议到落地,往往要走一两年,大家有充分时间消化、调整。"
而这次国内机场的充电宝新规,从官宣到执行仅仅不到一个星期。
这种政策 " 闪电落地 ",或许是政策制定者低估了人们的 " 手机电量焦虑 "。
就像当年共享充电宝刚出来时,王思聪曾说:"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就吃翔。"
结果王思聪没吃翔,倒是全国人民都离不开这东西了。
今天你走进机场,几乎排队值机的人都在低头刷手机,哪怕航班延误 4 小时,大家最先担心的也不是晚点,而是我手机电量还有 30%,是不是得先抢个插座?
锂电池的安全风险 + 全民手机电量焦虑正面硬刚,就催生了这个史上最严的 "3C 封杀令 " 吐槽大会。
毕竟这份严厉的安全感落到乘客身上,就成了 " 消费焦虑 " 加 " 强制支出 "。
三
6 月 28 日新规生效那天,国内机场安检口几乎成了临时充电宝收容所。
多家媒体发布的现场图片显示,行李筐里面躺着几十、上百块各色各样的充电宝:白色、黑色、粉色,看起来干干净净,外壳上印着 " 快充 "、"PD 10000mAh",但是只要没有 3C 认证,全都逃不掉 " 当场击毙 "。
但很快,这些被拦截的充电宝,就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集体 " 复活 " 了。
昨天,我随手一搜,跳出一大堆带着奇怪标题的商品:
" 机场查收的,不能带上飞机的,功能都是正常的。"
" 品牌款式颜色随机发货,不挑不选,不接受指定某一个。"
价格普遍在 15~30 元之间,和原价比,几乎跌成白菜价。

有媒体追问这些二手平台的充电宝卖家 " 东西安全吗?是不是召回批次?"。
卖家有的只用一句话回复:" 正常使用,没问题。" 或以 " 正规渠道回收 " 敷衍,甚至拒绝透露来源。
有人调侃:" 一边是机场丢弃潮,一边是闲鱼回流潮,这就是民航新规的中国式内循环。"
更离谱的是,还有一条灰色产业链开始悄悄滋生:"3C 认证贴纸 " 生意。
据上观 · 新闻报道,在闲鱼上,找到一个标价 25 元的 "3C 充电宝贴纸 ",浏览量已经接近 2000 人,有 40 多人 " 想要 "。
商品详情里写得很直接:" 过关专用,用过都说好。"
这是另一种 " 伪装成合规 " 的方式,有人把它当救命稻草,有人把它当生意经。
只要你愿意花钱买张贴纸,理论上就能把老充电宝 " 洗白 ",顺利登机。
当然,这么做本身就是违法,一旦被查,处罚同样不轻。
总之,充电宝原本是手机时代最不起眼的配件,如今却成了航空安全、消费焦虑和灰色生意的交汇点。
回头看这场突如其来的政策,有人说它是安全无可指摘的必要手段,也有人说它是割韭菜式的懒人解决方案。
但不管站在哪一边,这件事都提醒了我们:当一项新规来得太快,远比它来得太严更让人措手不及。
吉祥起名网 吉祥起名网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