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国际金融报
7月22日,江西(SZ002176)股票停牌。此前一晚公司宣布,实际控制人朱军、卢顺民正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宜,预计公司股票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截至停牌前,公司股价报7.74元,总市值达132.1亿元。
第二次谋划控制权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江特电机第二次筹划控制权转让事宜。2024年公司也找到了战略投资方,但是之后因牵扯内幕交易案,该收购计划被迫终止。如今再次寻找新买家,与公司业绩不佳有直接关系。
官网显示,江特电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智能电机产品及锂产品于一体的国家电机行业骨干企业。公司总部位于锂电新能源发展基地、被称为“亚洲锂都”的江西宜春,下属子公司、分公司30多家,产业分布在国内江西、天津、浙江等省市及境外德国等地区,经营业务涵盖电机、锂矿采选与深加工等行业。
根据年报,江特电机主营业务包括两个板块:锂产业和智能机电产业。近两年公司业绩连续亏损。2024年,江特电机实现营业收入21.03亿元,同比减少24.86%,归母净利润亏损3.19亿元。
江特机电锂产业有优势,公司在宜春地区拥有多处采矿权和探矿权,资源价值巨大。经过10余年的耕耘,下属宜春银锂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成本锂云母提锂技术,利用锂云母制备碳酸锂的硫酸盐焙烧工艺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是锂云母制备碳酸锂国内行业标准起草单位。
江特电机的智能机电产业正在风口上。公司在机电行业沉淀60多年,随着人形板块的兴起,江特电机的伺服电机成了人形机器人中最常用的一类电机。全资子公司江西江特、天津华兴、杭州米格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杭州米格的核心产品成为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的一环,跟上了市场风口。其通用伺服电机、主轴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变桨电机,以及驱动器等拥有市场潜力。杭州米格年产约100万台,市场占有量在机器人等自动化领域国产伺服电机行业名列前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绣花机、横织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控制领域以及新能源领域。同时,米格电机技术还得到了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的认可。
锂价低迷导致业绩亏损
在披露拟易主公告前夕,江特电机发布了业绩预亏的公告。7月15日,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亏损9500万元至1.25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亏损6406.56万元。同时,江特电机预计2025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35亿元至1.65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亏损1.45亿元。
关于业绩变动,公司给出了两个原因:其一,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了电机板块的研发和投入,有力地增强了电机产品的竞争优势,电机板块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二,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锂盐板块亏损。
针对此次江特电机实控人筹划控股权变更的事宜,投资者最关注的是交易对象是否归属地方国资,尤其是宜春市国资委是否要接盘。又或者锂电行业企业战略收购江特电机的锂矿资源。目前江特电机并未公布潜在买家是谁,公司公告称,各方尚未签署正式交易协议,相关事宜仍在进一步论证与磋商中,具体细节以最终签订的正式协议为准。
2024年年报显示,江特电机的控股股东为江西江特集团,朱军、卢顺民主要通过间接控股江特集团,从而掌控江特电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江特集团直接持有江特电机14.12%的股份。目前,朱军担任江特电机名誉董事长,卢顺民担任江特电机董事。
业内人士分析称,一般来讲,控制权变更一般会伴随治理结构调整,高管变更在所难免。也有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例如是否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或者剥离某些不盈利的业务。一旦引入国资等战略投资者,往往能为公司注入资金、技术或市场资源,为企业未来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近年来,因为行业内卷,锂价格持续承压,逼近矿石提锂最低成本6万元/吨附近。江特电机曾在2022年迎来高光时刻,当年营业收入达65.72亿元,同比增幅120.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26亿元,同比激增503.05%,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碳酸锂价格的上涨。此后,锂价格逼近“一体化”矿石提锂成本线,成本倒挂风险增加,部分企业开始宣布对其产能进行停产检修。
江特电机的子公司宜春银锂近期也发布了停产检修公告称,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设备后续的安全稳定运行,宜春银锂预计于2025年7月25日对生产线进行检修,检修时间约26天。
在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已接近生产成本线的情况下,这种停产稳价的策略很常见。然而,锂价不振,给企业带来的阵痛很深。目前正处于“磨底”时刻,江特电机能否通过更换新东家走出低谷,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然而,不确定性在于,“新东家”到底要侧重锂业务还是智能电机业务,也决定着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