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赴美。
美俄领导人会晤后,此次未被邀请的乌克兰与欧洲在近几日很着急,不仅通过外交舞台频频发声,还计划集体赴美,推动举行一次有欧洲支持的俄乌美三方会议。
泽连斯基计划于当地时间 18 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晤。此次陪同他赴美的还有多位欧洲政要。
特朗普表示,18 日他将先与泽连斯基会晤,随后再与欧洲领导人会谈。他此前表示,若与泽连斯基的会晤进展顺利,将尽快安排与普京的美俄乌三方峰会,目标日期最早为 8 月 22 日。

在泽连斯基宣布赴美消息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随后表示,应泽连斯基的请求,她将于 18 日前往美国白宫,与特朗普和其他欧洲领导人举行会晤。17 日当天,欧盟、北约以及多个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先后确认也将于 18 日前往白宫,参与特朗普及泽连斯基的会晤。
目前,陪同泽连斯基赴美的 " 团队 " 成员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北约秘书长吕特以及芬兰总统斯图布。
在这一众名单中,斯图布被视为特朗普 " 最信赖的欧洲密友之一 "。据悉,两人在海湖庄园的 " 高尔夫球外交 " 中结识,特朗普对斯图布的球技评价很高,称其 " 技术非常优秀 "。
访美前,据新华社消息,欧洲领导人 16 日就乌克兰危机发表联合声明说,乌克兰必须获得 " 坚如磐石的安全保障 ",以有效捍卫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声明说,在了解美俄领导人会晤的情况后,下一步 " 必须是进一步会谈,其中包括泽连斯基总统,特朗普将很快与其会面 "。欧洲方面也准备同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一道推动举行一次有欧洲支持的俄乌美三方会议。
声明表示,欢迎特朗普表示美方准备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不应对乌克兰武装部队及其与第三国的合作进行限制。俄罗斯无权否决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进程。"
声明还说," 乌克兰领土问题的决定将取决于乌克兰,国际边界绝不能以武力改变。" 只要俄乌冲突持续,欧洲方面将继续对俄施压,并通过进一步制裁和更广泛的经济措施打击俄罗斯战时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表示,美俄领导人 15 日会晤取得的重大进展促使美国总统特朗普放弃了俄乌立即停火的诉求,转而致力于推进一项更广泛的和平协议。同时,威特科夫还强调,俄罗斯总统普京已同意在未来和平协议中纳入一项 " 类北约第五条款 " 的安全保障条款,即若乌克兰遭到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保障国的攻击。
" 希望乌克兰和欧洲不要试图破坏会谈。" 在 15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 6 年来首次的线下会晤后,普京表示。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其实此次美俄领导人会谈前,普京的一系列公开表态中就没有提及之前频繁出现的乌克兰不要加入北约的论调,也没有涉及乌克兰的非军事化问题等," 说明普京其实也在乌克兰问题的立场上有所软化。"
北约前高级官员卡米尔 · 格兰德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从美俄领导人阿拉斯加峰会的细节来看,特朗普 " 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接纳了普京的观点。这种立场转变是个不妙现象 "。
该官员举例道,特朗普在峰会后收回了此前对俄罗斯的制裁威胁,不再提及 " 若俄继续推进军事行动将加大制裁力度 " 的表述;在停战议题上,特朗普的措辞也与俄方越发趋同,多次提到 " 应考虑现实领土控制情况 "。" 这让欧洲担心,特朗普会在后续谈判中牺牲乌克兰及欧洲利益,以换取与俄罗斯的短期合作。" 前述官员分析道。
欧洲的此番担忧绝非无中生有。今年 2 月,泽连斯基曾到访美国,当时与特朗普在公开场合爆发激烈争执。双方在对乌军事援助额度、援助条件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这场争执直接导致美乌双边关系陷入数月倒退,美国的军事援助谈判一度停滞,乌克兰在战场上的物资补给面临短缺。
韦宗友告诉第一财经,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多,双方都已力不从心。" 从战场上来看,尽管俄罗斯这一年多小占优势,但其实俄方每推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人员、经济和外交代价,整个战场实际上已陷入消耗战了。" 他分析道," 对乌克兰来说,其实主要是依靠外部援助,特别是来自欧洲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明确表示不会向乌克兰继续提供军事援助后,援助的重担就落在了欧洲的身上。但欧洲本身也没有这样的军事能力。"
由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下属的 " 援乌追踪 " 数据库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以来,欧洲通过军工产业向乌克兰提供了比美国更多的军事援助。该数据库记录并量化了 2022 年 1 月 24 日以来对乌克兰承诺的军事、财政和人道主义援助,共覆盖了全球约 40 个国家的情况。
数据表明,俄乌冲突开始至今年 6 月,欧洲国家通过与军工产业签订的采购合约,为乌克兰购得的防务物资总额至少达到 351 亿欧元,比美国采购的总额高出 44 亿欧元。
在韦宗友看来,如果未来欧洲要继续花钱购买美式武器装备(援助乌克兰),长此以往,欧洲各国内部也会面临民意的反弹," 如果能够通过外交途径实现尽快停火,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对各方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解脱,也是为这场已持续三年多的冲突画上一个休止符 "。 ( 实习生龚若妍对本文亦有贡献 )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