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 唐燕飞
近期,香港券商思博控股、浤博资本、贝塔金融、芒果金融启动赴美上市之旅。这4家券商均为持牌金融机构,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它们去年业绩普遍好转,但业务规模有限。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约10家香港券商在美股上市。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美股市场对企业盈利要求较为灵活,更为看重成长潜力。香港券商谋求美股上市,意在增强在跨境业务中的竞争优势。
4家香港券商奔赴美股
从财务表现看,此次冲刺美股的4家香港券商呈现典型的成长型企业特征,均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且近两年业绩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
思博控股于今年8月5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申请。思博控股已获香港证监会发牌,包括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及第6类(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第9类(资产管理)牌照。2023年和2024年,思博控股的收入分别为275.7万美元、689.9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为-66.8万美元、129.2万美元。
浤博资本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1类、第6类牌照。2023财年、2024财年业绩显示,浤博资本的收入分别为1541.39万港元、2349.04万港元,净利润分别为753.84万港元、1277.26万港元。
芒果金融为一家香港老牌券商,准备以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具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1类、第4类、第6类、第9类牌照,并在数字货币业务方面有所布局。
贝塔金融已持第1类、第4类牌照,并在申请第9类牌照,计划将部分募资用于申请北美及东南亚市场经纪业务牌照。2023财年、2024财年,贝塔金融净利润分别为-51.39万美元、104.49万美元。
估值考量和跨境发展或为原因
对于这些券商谋求在美股上市的原因,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当前港股主要流动性集中于蓝筹股及大型市值个股,小型券商股难以吸引资金。美股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对金融科技企业给予更高估值,在美股上市有助于这些券商拓展北美等国际市场。
“小型券商若在港股上市,可能会压制企业的估值水平。美股投资者可能更注重成长潜力和业绩预期,对企业规模的依赖性有限。”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美股市场更倾向于鼓励风险偏好型投资,当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动时,估值可能会出现剧烈调整。4家中小型券商拟赴美上市,也是为了突破本地市场限制,寻求更高估值和其他市场拓展机会。”
“港股主板上市规则规定,最近一年归属发行人股东的盈利不少于3500万港元,且前两年累计盈利不少于4500万港元。”香港星汉资产管理行政总裁王荣昆表示,“一些中小券商未满足港股上市门槛,而美股市场对盈利要求更为灵活,为这些券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上述人士还表示,不少香港券商有跨境服务经验,在美股IPO承销、保荐、资产管理方面有完善的业务运作体系。“这些券商也想谋求美股上市,增强在北美业务中的竞争优势。”他说。
2023年来约10家香港券商登陆美股
据记者统计,2023年以来,约有10家香港券商在美股上市,如2023年12月上市的一盈证券、今年4月上市的华通金融、今年7月上市的均富融资等。
总体来看,这些香港券商多是“小而美”的公司。比如,华通金融用创新科技赋能传统金融,其券商云服务已累计服务全球数十家持牌金融机构。均富融资致力于投行服务,近年来保荐了富景中国控股、泓基集团等一系列项目。
不过,部分香港券商股在上市后股价出现大幅回撤。美东时间2022年8月5日,智富上市当天收盘涨超23倍,收盘价达到97美元/股。截至美东时间2025年8月13日收盘,智富收盘价仅为1.44美元/股。
“近年部分香港券商在美股上市后,初期因流通盘小、市场炒作导致极端波动。不过,美股投资者比较注重基本面,如果缺乏业绩支撑,长期估值仍会回归。”一名港股市场人士表示,“香港券商赴美上市,投资者评估的还是业绩与成长能力。”